我的文章

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

发布于:2016-01-18 22:22:52阅读人数: 3573分享到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儿童疾病谱首位,临床医师处方不当的现象普遍存在。单就我国感冒药而言,不仅占据了大

量的市场份额,而且种类繁多,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药常含有同一成分,重复使用极易引起中毒。

一、解热镇痛药

    专家共识:解热镇痛药属对症治疗,有时可因用药掩盖了症状而影响诊断,故对诊断不明的小儿应慎重使用;选择

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儿童易接受的剂型,不推荐儿童使用针剂。目前认为最适于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对乙酰氨

基酚和布洛芬;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解热镇痛药,可采用交替给药的方式退热,增加退热疗效;根据儿童年龄、体重

计算药量,避免用药过量或过频;小儿应避免长期应用此类药物,疗程不应>1周;不可滥用糖皮质激素退热,因其有

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促使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

(a)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儿童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4~6小时1次,

1天最多4次。

    儿童应选用液体剂型、颗粒剂、栓剂。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不刺激胃肠道。但药代动力学显示,与口服剂量相

比,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较低。

    用对乙酰氨基酚常规剂量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少数患儿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

等。不良反应通常与高剂量长期用药、过量用药或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异常有关。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该药通常不发生过敏,但小于5%的阿司匹林过敏患儿服用该药后可能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

应。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

酶缺乏症患儿慎用。

    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

麻美敏混悬等。

    如果必须同时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其它药物,累计的剂量应该在推荐的范围内。

(b) 布洛芬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

    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儿童服用布洛芬每次最大用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

    布洛芬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其解热镇痛作用在5~10mg/kg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在给药后3~

4h体温降低最大。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哮喘、服用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对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者、肾脏疾病

患者禁用。也禁用于血液凝固和血细胞生成障碍者。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儿童禁用。

    布洛芬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等。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

出血者不足1%。1%~3%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少见的不良反应为下肢水

肿、肾功能不全、皮疹、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血病减少等。

二、祛痰药

    专家共识:宜先查明咳嗽、咳痰的原因,区别咳嗽性质和痰的性状,有针对性地选择祛痰药;糖浆剂不应用于母乳

喂养的婴儿,因为糖可降低婴儿对母乳的兴趣。祛痰药多数可致恶心、呕吐,所以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导致电解质紊乱。

祛痰药分类

1.恶心性祛痰药:如愈创木酚甘油醚、氯化铵、碘化钾、远志、桔梗等,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微的恶心,反射性

地促进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

2.黏液溶解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的黏性成分如黏多糖、黏蛋白,能使稠厚的痰液溶解,黏度降低而易于咳

出。

3.黏液调节剂:如溴己新、氨溴索等,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产生黏液的细胞,促其分泌黏滞性低的分泌物,使呼吸

道分泌的流变性恢复正常,痰液由黏变稀,易于咳出。

(a)愈创木酚甘油醚

    愈创木酚甘油醚为美国最常用的口服祛痰药,属恶心性祛痰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黏膜腺体分

泌增加,降低痰液黏稠度,使黏痰易于咳出。

    愈创木酚甘油醚尚有一定的防腐和抗炎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一定的舒张作用。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

常见的不良反应:恶心、胃部不适、头晕、嗜睡等。另对该药过敏者、肺出血患儿、急性胃肠炎患儿、肾炎及肾功能

减退患儿禁用。

    儿童常规剂量:2岁以下须遵医嘱;2~6岁:每次0.05~0.1g;~12岁,每次0.1~0.2g。每日2~3次,口服给药,饭后服用。

(b) 氨溴索

    氨溴索为溴已新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增强呼吸道黏膜浆液腺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可使痰中的黏多糖纤维断裂从

而稀释痰液,并通过抑制糖蛋白合成而降低痰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增强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

出。除祛痰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

    不良反应:上腹部不适、纳差、腹泻,偶见皮疹,有报道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患儿腰部疼痛和疲乏无力感。应避免

同时服用强效镇咳药。注射液不应与pH大于6.3的其他溶液混合使用。氨溴索可增强阿莫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红

霉素等药物在肺部的分布浓度,从而提高后者的抗菌疗效。它与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合用时

有协同作用。

    儿童常规剂量:口服溶液:<2岁,每次7.5mg;2~5岁,每次7.5mg;>5~12岁,每次15mg;>12岁,每次

30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长期服用者可减为每日2次。缓释胶囊:按每日1.2~1.6mg/kg计算。

    静脉注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2岁,每次7.5mg;2~6岁,每次7.5mg;>6~12岁,每次15mg;

>12岁,每次15mg,每日2~3次。严重病例可增至每次30mg;均应缓慢注射。

静脉滴注:12岁以上儿童,每次30mg,每日2次。12岁以下须遵医嘱。

(c) 乙酰半胱氨酸

    临床常用祛痰药,它能溶解黏液痰,也能溶解脓性痰。

    乙酰半胱氨酸为黏液溶解药,含有活性巯基(-SH),可以打断黏液蛋白的双硫键(-S-S-键),使黏蛋白分解,降

低痰液黏滞性,使之容易咳出,从而改善症状。

    乙酰半胱氨酸还能刺激呼吸道纤毛运动,刺激胃-肺迷走神经反射,从而促进黏液清除。

主要用于大量黏痰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肺水肿以及手术等引起的

痰液黏稠、咳痰困难。还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解救。

    不良反应:为呛咳、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胃炎、皮疹等,一般经减量后可缓解。其他还有心血管系统、中枢

神经系统、发热、寒战、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等不良反应报道。

    糖尿病患儿、婴幼儿慎用。支气管哮喘、严重呼吸道阻塞等患儿禁用,尤其是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注。如发生支气

管痉挛应立即停药,用异丙肾上腺素缓解。

    本药直接滴入呼吸道可产生大量痰液,需用吸痰器吸引排痰。应避免同时服用强效镇咳药

    本药可减弱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类抗菌活性,因此不宜与这些药合用。与碘化油、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有配

伍禁忌。其水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应临用前配置,剩余溶液置于冰箱冷藏,48h内使用。口服颗粒剂可加少量温水

(低于80℃)混匀。

    儿童常规剂量:喷雾吸入:非急救情况下,以10%溶液喷雾吸入,每次1~3mL,每日2~3次;气管滴入:急救时

以5%溶液经气管插管或直接滴入气管,每次1~2mL,每日2~6次;气管注入:急救时以5%溶液用注射器从气管的甲

状软骨环骨膜处注入气管腔,每次婴儿0.5mL,儿童1mL。口服祛痰:每次100mg,每日2~4次,依年龄酌情增减。

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症时,在中毒后10~12h用药最有效,口服:起始140mg/kg,然后每次70mg/kg,共用17次。

病情严重可将药物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mL内静脉给药。


 三、镇咳药

    专家共识:儿童一般应少用镇咳药,多痰或肺淤血患儿应禁用。少数剧烈咳嗽或伴有胸痛和高张性气胸的患儿,可

给予镇咳药,但必须严格控制、谨慎应用。儿童必须禁用具有成瘾性的中枢镇咳药,如可待因及含可待因的复剂。 儿童使用镇咳药3~7d若效果不明显,应作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镇咳药分类:

1.中枢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如右美沙芬、可待因、喷托维林,多用于无痰的干咳。右美

沙芬常与祛痰药或第一代抗组胺药组成复方制剂。

2.周围性镇咳药:为抑制咳嗽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的任何一个环节而止咳的药物,如甘草硫浸

膏等。

(a) 右美沙芬

    中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起镇咳作用,因其没有成瘾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致急

性咳嗽的镇咳药之一。

    右美沙芬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或稍强,10mg右美沙芬相当于15mg可待因的镇咳作用。其治疗量不抑制呼吸,宜

长期服用无成瘾性。

    右美沙芬如果组方合理、小剂量用药,作为镇咳剂是安全的,但其滥用则可导致脑损伤、意识丧失、心脏异常跳动

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05年警告公众切勿滥用右美沙芬。

    右美沙芬主要用于刺激性干咳和频繁、剧烈的咳嗽,不推荐用于慢性或伴有大量分泌物的咳嗽。右美沙芬仅有镇咳

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引起咳嗽的原因,用药1周如症状不缓解,须进一步查明病因。

    右美沙芬可产生副反应为头晕和胃肠功能紊乱。与可待因相似,它可引起敏感个体的组胺释放,通常剂量时,其毒

性作用较低。

    高剂量时,右美沙芬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2例儿童的不良反应报告,其症状为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和意识紊

乱,2例均未出现呼吸衰竭,尽管这两例的用药剂量为常规推荐的9~12倍。

该药与氟西汀、派罗西汀合用,可加重其不良反应。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可增强中枢抑制作用。与阿片

受体拮抗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儿童常规口服剂量:<2岁以下,须遵医嘱服用;2~6岁,每次2.5~5mg,每日3~4次;>6~12岁,每次5~

10mg,每日3~4次。

(b) 福尔可定

    福尔可定是类似于可待因的中枢性镇咳药,易经消化道吸收,并能自由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

制咳嗽反射;也可直接作用于延髓的咳嗽中枢,选择性地抑制咳嗽;同时也具有镇静和极弱的镇痛作用。主要用于干

咳。

    国外资料显示,其中枢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因其在体内不转化为吗啡,成瘾性极小,故比可待因更安全。

其副反应罕见,主要为头晕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恶心或呕吐),偶见便秘、嗜睡、兴奋、共济失调和呼吸抑制等不

良反应。

    儿童口服剂量:6个月至2岁,每次2.5mg;2~6岁,每次5mg;6岁以上,每次10mg,每日3次。

四、鼻减充血剂

    专家共识:普通感冒或存在鼻塞、流涕时,可用含伪麻黄碱制剂缓解鼻塞和保持呼吸道通畅。婴儿应慎用局部减充

血剂。

作用机制:

    鼻减充血剂药理作用是使肿胀的鼻黏膜血管收缩,以减轻鼻充血。可用于缓解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

染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给药方法常为鼻腔局部给药和全身给药(口服)。但鼻腔长期使用鼻减充血剂可并发药物性鼻炎和鼻黏膜充血反

弹,特别是专门用鼻呼吸的婴儿,鼻充血可较先前的症状加重,故局部减充血剂慎用于婴儿。

    目前,伪麻黄碱是儿科最常用的口服鼻减充血剂。

(a) 伪麻黄碱

    伪麻黄碱常用其盐酸盐。主要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间接发挥拟交感神经作用。可选择性地收缩血管、消除

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且对心率、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弱。

    盐酸伪麻黄碱有多种剂型,目前儿科临床常使用复方制剂,联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抗组胺

药(如扑尔敏)、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等。

 (b) 赛洛唑啉

    盐酸赛洛唑啉为拟交感神经药,可作用于鼻黏膜α-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血管收缩作用,从而减少血流量和鼻充

血。该药是一个具有α-受体活性的拟交感剂,血管收缩迅速,作用时间长,副反应小。

    市场上多用其滴鼻液。适用于解除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等引起的鼻症状。个别患儿用药

后可能有一过性鼻黏膜灼感、干燥感、头痛、头晕、心率加快等,停药后立即消失。

    0.05%盐酸赛洛唑啉滴鼻液常用剂量:用于6~12岁儿童,每侧鼻腔各2~3滴,早晨和睡前各1次,必要时可增加1

次。6岁以下儿童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总剂量不超过0.4mg/kg,连用不超过7d。(禁用其他规格的滴鼻剂,如

0.1%)

    使用本品时不能同时使用其他收缩血管类滴鼻剂。滴药过频易致反跳性鼻充血,久用可致药物性鼻炎。

    不能和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合用。

    6岁以下儿童慎用,应遵医嘱。2岁以内儿童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