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的预激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体。发病率约1.5‰。多数心脏结构正常,约40%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纠正型大动脉转位、三尖瓣下移畸形),也可发生于心肌疾患。一般男多于女。发生原因可能与胚胎期心脏房室之间的纤维组织分隔、吸收不完全所致,因此有些婴儿在成长发育至6个月后,预激综合征能自愈。

治疗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概要:

  预激综合征药物选择可根据临床经验,或选用心电生理检查确定为有效的药物。单纯的预激综合征无须治疗,但若伴发频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给予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或外科手术等。


  预激综合征的详细治疗:

  预激综合征的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心动过速的复发,应选用两种药物同时抑制折返回路的前向与逆向传导,例如奎尼丁与普萘洛尔、或普鲁卡因胺与维拉帕米合用,可获得较好效果。此外,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延长房室旁路与房室结的不应期,能有效预防心动过速复发。药物选择可根据临床经验,或选用心电生理检查确定为有效的药物,从而保证最佳的预防复发效果。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

  单纯的预激综合征无须治疗,但若伴发频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给予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或外科手术等。

  (1)预激综合征患者发作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参照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处理。如迷走神经刺激无效,首选药物为腺苷或维拉帕米静脉注射,无效时改用普萘洛尔。这些药物均选择性作用于房室结,对旁路无直接影响。洋地黄缩短旁路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因此不应单独用于曾经发作心房颤动或扑动的患者,即使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应用洋地黄后亦有可能发生心房颤动,故亦不建议使用。宜改用I A与I C类药物延长旁路不应期。I C类或Ⅲ类药索他洛尔与胺碘酮同时作用于房室结与旁路能有效终止预激综合征的心动过速发作。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正路逆传型AVRT时,应禁用洋地黄和维拉帕米。而并发房室正路顺传型AVRT时,亦可应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腺苷、维拉帕米等药物。

  (3)预激综合征并发房扑、房颤或室上速时,如出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晕厥或休克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施行心脏电复律。RFCA是目前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法,成功率可达95%以上,适用于预激并发频繁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外科开胸切割旁路手术,随着RFCA的广泛开展,目前已较少应用。治疗药物宜选择延长房室旁路与房室结不应期的药物合用,如普鲁卡因胺与普萘洛尔联合应用。应当注意,静注利多卡因与维拉帕米会加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假如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已很快,静脉注射维拉帕米甚至会诱发心室颤动。

  (4)外科手术或经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的适应证是:①心动过速发作频繁、药物未能加以充分控制者;②心房颤动或扑动经旁路快速前向传导,心室率极快者;③药物治疗未能显著减慢心动过速时的心室率者;④心电生理检查显示房颤发作时,旁路的前向传导不应期短于250ms,因药物通常无效,亦应考虑手术或消融治疗。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本病取得极大的成功,而且死亡率很低,提供了一个治愈心动过速的途径。射频消融治疗可考虑在较早期应用,并最终取代大多数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③药物治疗未能显著减慢心动过速时的心室率者;

  ④心电生理检查显示房颤发作时,旁路的前向传导不应期短于250ms,因药物通常无效,亦应考虑手术或消融治疗。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本病取得极大的成功,而且死亡率很低,提供了一个治愈心动过速的途径。射频消融治疗可考虑在较早期应用,并最终取代大多数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单纯预激并无症状,20%~50%患者伴发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可达200次/分以上,常出现头昏、胸闷和胸痛,亦可有昏厥和休克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快速心房纤颤,少数为心房扑动。心室率极快如300次/分时,听诊心音可仅为心电图上心室率的一半,提示半数心室激动不能产生有效的机械收缩。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引起猝死。部分患者还可伴有期前收缩,其中室上性高于室性。本征患者常伴有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二尖瓣脱垂、大动脉转位等),伴发于后天性心脏病的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肌病等。

病因

  预激综合征的病因:大多无其他心脏异常征象。可于任何年龄经体检心电图或发作psvt发现,以男性居多。先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畸形、二尖瓣脱垂与心肌病等可并发预激综合征。

诊断

  预激综合征的诊断:

  一、心电图特征与分型

  1.典型预激综合征

  ①P-R<0.12s, QRS>0.10s;③QRS波起始部粗钝,存在预激波(即δ波);④PJ一般正常,约0.27s;⑤可存在继发性ST-T改变。1930年Wolff Parkinson White首次把此类心电图与临床上心动过速高发生率联系起来,作为完整的综合报道,故一直被称为W-P-W综合征。1945年,Rosenbaum按照心前区导联的心电图,把W-P-W综合征分为A、B两型,A型的预激波在V1导联中都是正向,QRS波也是以R波为主。B型的预激波在Vl导联中为负向,QRS波也以S波为主。前者提示左室或右室后底部心肌预激,而后者提示右室前侧壁心肌预激。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受到预激是不同部位旁路所致的多变QRS波群的限制,但有助于区别旁路的心室端在左或右、前或后,因而沿用至今。

  2.短P-R综合征

  ①正常窦性心律时P-R<0.12s;②除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者外,QRS波正常;③QRS波起始部无预激波。1952年Loun Ganong Levine首次把它作为综合征描述,故称之为LGL综合征。

  3.异型预激综合征

  ①P-R正常;②QRS波延长;③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④可伴继发性ST-T改变。

  4.多发性旁道

  心电图演变在过程中,出现不同部位旁道的预激综合征的特征,或在同一次心电图中出现不同部位旁道的预激综合征的特征性心电图。

  5.预激综合征患者遇下列情况应接受心电生理检查:

  ①协助确定诊断;②确定旁路位置与数目;③确定旁路在心动过速发作时,直接参与构成折返回路的一部分或仅作为“旁观者”;④了解发作心房颤动或扑动时最高的心室率;⑤对药物、起搏、导管消融与外科手术等治疗效果作出评价。

  二、诊断

  1.预激综合征患者遇下列情况应接受心电生理检查:①协助确定诊断;②确定旁路位置与数目;③确定旁路在心动过速发作时,直接参与构成折返回路的一部分或仅作为“旁观者”;④了解发作心房颤动或扑动时最高的心室率;⑤对药物、起搏、导管消融与外科手术等治疗效果作出评价。

  2.本征的心电图典型表现为P-R间期P-R<0.12s, QRS>0.10s。但有时确切诊断较为困难,为避免漏诊,遇到下列情况应考虑是否有预激的可能:①PR间期接近0.12s,而QRS波形或时间异常;②QRS波形似束支传导阻滞而PJ间期正常或缩短;③心电图形在不久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但临床上却没有明显症状,特别是PR间期与QRS时间的改变恰好相反(即P-R缩短,QRS波增宽);④QRS波起始部分粗钝;⑤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

  鉴别诊断:

  除体表心电图特征外,希氏束电图和体表或心内膜标测有助于鉴别各种预激症和进行旁路的定位,在确诊旁路是否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方面起重要作用。心电图上预激图形应与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大或心肌梗死鉴别,PR间期缩短和预激波的存在可确认为预激。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与窦性心律呈干扰性房室分离时(尤其当心室率与窦性的心率相似时),可有短阵PR间期缩短、QRS波群宽大畸形的心电图表现,酷似间歇性预激;但长记录常可显示PR间期不固定和房室分离,不难与预激鉴别。预激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常不增宽,但发作中止后除隐匿性预激外均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预激并发房颤或房扑时,QRS波群常增宽,应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