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 bowel disease,IBD)。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但首次发作可出现在任何年龄组,男女罹病近似。本病在欧美多见,国内明显少于国外,但近年有增多趋势。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必须戒烟,给予高营养低渣饮食,适当给予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二、药物治疗 活动期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 抑氨磺吡啶对控制轻、中型患者的活动性有一定疗效,但仅适用于病变局限性结肠者。美沙拉嗪能在回肠、结肠定位释放,现已证明对病变在回肠和结肠者均有效,且可作为缓解期的维持治疗用药。2.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本病活动期。一般主张使用时初量要足、疗程偏长。剂量如泼尼松为30~40mg/d、重者可达60mg/d,病情缓解后剂量逐渐减少至停用,并以氨基水杨酸制剂作长期维持治疗。 3.免疫抑制剂 有人试用6一MP、硫唑嘌呤、氨芥等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感染。

  4.抗菌药 目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多本病有一定疗效 5.生物制剂  缓解期治疗 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取得疗效的缓解者,可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缓解。三、外科手术

  由手术后的复发率高,手术适应证一般限于有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出血、完全性肠梗阻、瘘管及脓肿形成、中毒性巨结肠,疑有结肠癌或经长期内科治疗无效者。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缓慢,可达数个月至数年。少数起病急骤(20%~25%急性或亚急性),类似急腹症,病情较重,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其后慢性发展。

  1.腹泻为最常见,2.腹痛 也常见(80%~90%),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则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3.腹部肿块 约1/3患者可扪及,右下腹及脐周多见。在直肠或阴道检查时发现,肠系膜粘连肠襻,肠系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及腹内脓肿和瘘管等。形成的炎性肿块有压痛、中等硬度,因粘连而固定,4.发热 多为低热至中等度,偶有间歇性高热,一般发热与活动性肠炎及组织破坏后毒素吸收有关,高热则见于急重病例(毒血症)或化脓性并发症。5.恶心、呕吐 常在晚期并发肠道阻塞时发生,可反复发作 6.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和瘘管形成 肛门周围、直肠周围脓肿、窦道和瘘管是克隆病较常见的症状。瘘管形成是本病特征性体征,7.营养及代谢障碍

  表现为体重减轻,生长迟缓,尤其是儿童发病者;电解质缺乏如钾、钙和镁;低蛋白血症,慢性消耗、缺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等.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以下情况一定关系。

  < (一)感染

  研究揭示Crohn病的发病可能与结核菌类似的分支杆菌和一种微小病毒感染有关。(二)免疫反应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和免疫反应有关 (三)遗传因素

  本病发病有明显家族聚集性。通常一级亲属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四)环境因素

  吸烟、高糖饮食、人造奶油、长期口服泻药等可能为克罗恩病的诱因或参与致病的因素。

  (五)宿主易感性的改变

  目前认为,Crohn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对致病微生物免疫应答反应的异常有关。

诊断

 对慢性起病,反复发作右下腹或脐周痛、腹泻、体重下降特别是伴有肠梗阻,腹部压痛、腹块、发热等表现者,临床上应考虑本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细菌培养、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其中纤结肠镜检最重要,可见:①黏膜红色,充血水肿,呈节段性,其间有正常黏膜;②早期可见散在小圆形阿弗他溃疡(黏膜溃疡).沿肠管纵轴有圆形、线形纵行沟槽样溃疡,出现卵石样铺路石征象,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③肠道瘘管形成;④肠道全层性炎症伴脓肿和狭窄。镜下取材活检为结节性非干酪性肉芽肿。肛门检查可见难治性溃疡、不典型的肛瘘或肛裂,切忌手术。下面几种诊断标准可供参考。

  1.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5年制定的诊断标准①非连续性或区域性肠道病变;②肠壁全层炎症,病变伴有脓肿及狭窄;③病变肠段黏膜呈铺路石样或纵形溃疡;④结节性非于酪样性肉芽肿;⑤裂沟或瘘管形成;⑥肛门病变(难治性溃疡、非典型肛瘘或肛裂等)。具有上述①、②、③项者为可疑,再加上④、⑤、⑥项之一者可确诊。有①、②、③项中的②项加第④项也可确诊,但须排除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缺血性及放射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