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肌强直性肌病?

  肌强直性肌病(myotonic myopathies)系指受累骨骼肌肉在收缩后不易放松,连续收缩后减轻或消失,寒冷能使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一组肌肉疾病。包括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强直和副肌强直症等。多数强直性肌病均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肌强直亦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副肌强直症为常染色体突变所引起。典型肌肉病理改变为细胞核内移,呈链状排列,肌细胞大小不一,呈镶嵌分布,肌原纤维往往向一侧退缩形成肌浆块,肌细胞坏死和再生不明显。肌强直性肌病患者约半数患者伴智力低下,男性常见睾丸萎缩,但生育力很少下降,因此本病能在家族中传播。玻璃体红晕为早期特征性表现。

治疗

  肌强直性肌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能对症治疗,可采取:

  1.虽然体检时出现肌强直,但患者几乎都不受此影响,因此毋须对此进行治疗。

  2.嗜睡症状可用莫德菲尼(Modafinil)。

  3、心律不规则,可能需要除颤起搏器。

  4.全身麻醉手术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较多。

  5.缺乏有效方法改善肌无力,康复治疗对保持肌肉功能有益;合并其它系统症状应予对症治疗。

  6.肌强直可口服苯妥英0.1g,3次/d;卡马西平0.1一0.2 g,3次/d;普鲁卡因胺0.5一1g,4次/d;硫酸奎宁,300~400mg,3次/d。

  7.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可用首选苯妥英,心脏传导阻滞禁用普鲁卡因胺、奎宁。

  8.肌无力无治疗方法;肌萎缩可试用苯丙酸诺龙治疗,加强蛋白合成代谢;近年来用灵芝制剂有一定的疗效。

  9.成年患者应定时检查心电图与眼肌,并针对性治疗。

临床表现

  肌强直性肌病的临床表现:

  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斯坦纳特病) 是男女均可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既有肌肉无力又有肌肉强直收缩,特别在手。常见眼睑下垂。症状可出现于任何年龄,轻重不一。最重者肌肉极度无力,且有许多其他症状包括白内障、小睾丸、秃顶、心律不齐、糖尿病及智力发育迟滞。常在50多岁死亡。

  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MDl)

  通常在30—40岁发病,但也有儿童期起病者。男性多于女性,且症状较重。主要症状是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前两种症状更突出。

  肌无力见于全身骨骼肌,前臂肌和手肌无力伴肌萎缩和肌强直,有足下垂及跨阔步态,行步困难易摔跤;部分患者构音障碍和吞咽障碍。肌萎缩常累及面肌、咬肌、颊肌和胸锁乳突肌,患者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脸,颈部瘦长稍前屈。肌强直表现为肌肉用力收缩后不能正常的松开,遇冷加重。仅限于上肢肌、面肌和舌肌。如用力握拳后不能立即将手放松,用力闭眼后不能立即睁眼,欲咀嚼时不能张口等。用扣诊捶击四肢肌肉、舌肌、躯干肌时,可见局部有肌球形成,持续数秒后恢复原状,此体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2.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2型(MD2)

  偶有患者临床表现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类似,但无肌强直性蛋白激酶基因重复性扩增。临床特征与MDl相似,表现显著的肢体远端肌、面肌、胸锁乳突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伴肌强直,也可有白内障、额秃、睾丸萎缩、糖尿病、心脏异常和智力异常等。

  3.骨骼肌外的表现

  许多患者伴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多汗、消瘦、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基础代谢率下降等;部分患者智力低下;男性常见睾丸小,生育力下降,女性患者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规则,过早停经甚至不孕育,因此本病不能在家族中传播。

病因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I型的基因缺陷位于染色体19q13.2—19q13.3基因的三核苷酸(CTC)重复序列扩增,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被称为肌强直性蛋白激酶。基因外显率为100%。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2型的基因定位于3q21.3染色体,与肌强直蛋白激酶(DMPK)基因无关。发病机制与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二)病理

  典型肌肉病理改变为细胞核内移明显增多,肌原纤维往往向一侧退缩形成肌浆块,肌细胞坏死和再生不明显。

诊断

  肌强直性肌病的诊断:

  1.肌电图

  出现典型肌强直放电,受累肌肉出现连续高频强直波逐渐衰减,患者的运动单位时限缩短。

  2.心电图

  常可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

  3.血清CK血清CK和LDH等肌酶滴度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IgA、IgG、IgM减少。

  4.肌活检显示轻度非特异性肌源性损害。

  5.CT

  头颅CT示脑室扩大和蝶鞍变小。

  6.基因检测

  具有特异性,患者染色体19q13.3位点DMPK基因CTG三核苷酸序列异常重复扩增超过100(正常人为5~40),重复数目与症状严重性相关。

  7.根据中青年起病的特征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症状,主要累及四肢远端肌,头面部肌和胸锁乳突肌,体检可见肌强直,扣击出现肌球,典型肌强直放电肌电图,以及DNA分析出现异常CTG重复扩增等。遗传性肌强直(托姆森病) 是累及男女的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症状常出现于婴儿期。由于肌肉无法放松使手、脚及眼睑变得僵硬。通常肌无力很轻。根据儿童特征性的表现和当手伸开又很快紧握后不易放松拳头,以及医生叩击肌肉可引起长时间收缩等表现可以诊断。确诊需作肌电图。可用苯妥英、奎宁、普鲁卡因胺,或硝苯地平来缓解肌强直和痛性痉挛,但所有这些药物都有副作用。

  鉴别诊断:

  临床需要与其他类型肌强直鉴别。

  先天性肌强直(congenital myotonia)又称为Thomsen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7q35染色体突变有关。自出生就存在全身性肌强直,不伴有无力和肌萎缩,肌强直表现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相似,寒冷和静止不动肌肉僵硬可加重,活动可缓解。肌肉假肥大是突出的征象。全身肌肉肥大貌似运动员,扣击肌肉出现局部凹陷或呈肌球状,有时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易激动、情绪低落、孤僻、抑郁等。肌电图呈典型肌强直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