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

1、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 2、心肌损害的血生化指标 (1)磷酸激酶 (2)心肌肌钙蛋白 3、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房、心室的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 4、病毒学诊断,疾病早期可从咽拭子、咽冲洗液、粪便、血液中分离出病毒,但需结合血清抗体测定才更有意义; 5、心肌活体组织检查。

简介

病毒性心肌炎,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治疗

"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轻心肌负荷。 2.药物治疗:(1)对处于病毒血症阶段的早期病人可抗病毒治疗。 (2)改善心肌营养:1,6-二磷酸果糖,大剂量VitC、泛醌、VitE、VitBco、生脉饮、黄芪口服掖等。(3)大剂量丙钟球蛋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心肌损害。 (4)皮质激素:通常不主张使用。对重型病人合并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率紊乱(Ⅲ度房 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活检证实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症反应者应足量,早期应用。 (5)心律失常治疗:参见本章第八节。(6)其他治疗:可根据病情联合应用利尿剂,洋地黄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特别注意用洋地黄时饱和量应较常规剂量减少,并注意补充氯化钾,以免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和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部分患者可隐匿起病,有乏力 、活动受限、心悸胸痛; 少数重者:心力衰竭并发严重心律紊乱、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部分患者呈慢性进程,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新生儿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和紫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有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及奔马律,可导致心力衰竭及昏厥。反复心力衰竭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罗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发绀。 重症患者可突发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预防预后

预后:
积极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的常见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

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导联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 (1)确诊指标:自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2)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由病毒引起。①从咽拭子,粪便,血液中分离出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② 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确诊依据: 具备临床诊断依据两项,可临床诊断。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 ①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者,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②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者,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③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疹,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④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由风湿性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肌损害,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