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parasitic diseases)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此病更为常见。按寄生的部位分可分为体内寄生虫病和体外寄生虫病。体内寄生虫指暂时或永久寄生在宿主体内器官、组织或血液中的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线虫、绦虫、吸虫等)和少数昆虫。体外寄生虫在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是阴虱和疥螨。

治疗

  寄生虫病的治疗概要:

  寄生虫病根据病种不同,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个人防护等。主要是药物治疗,最初的抗寄生虫药是金属类药物。须彻底地治疗每一可疑部位防止复发。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使用。


  寄生虫病的详细治疗:

  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同样也经历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3个基本环节,阻断这3个环节是防治传染病的关键。而寄生虫病又有其特点,这就是流行广、感染者众、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等:

  1.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病种不同,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控制传染源:彻底治疗患者或宿主,以达杜绝传染源的目的。

  3.切断传播途径:广泛开展卫生宣教,使人人了解寄生虫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在广大的农村应做好粪便的无害化管理,减少虫卯和幼虫侵入人体的机会;消灭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钉螺、蚊子等,以切断传播途径。

  4.做好个人防护:儿童是寄生虫病最大的易感人群,做好儿童的个人防护,对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应教育小儿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吃生瓜果。另外,对血吸虫、钩虫的疫区,接触疫水时,也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体内寄生虫病的治疗

  主要是药物治疗,最初的抗寄生虫药是金属类药物,副作用很大。近十多年来,化学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广谱、低毒、高效、短疗程、易于服用是抗寄生虫药的发展趋势。在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时,应掌握下列几个原则:

  ①根据患儿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程度选用药物;

  ②使用口服抗寄生虫药时,应在空服时服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③服用无导泻作用的驱虫药数小时后,可加用导泻药,以避免死虫在体内分解;

  ④一次无效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复驱虫。

  体外寄生虫病的治疗

  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林丹、扑灭司林和克罗米能等。必须彻底地治疗每一可疑部位防止复发。

临床表现

  发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毒力愈强,发病的机会就愈多,病情也较重。

  体内寄生虫病:寄生虫在人体内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损伤、对营养的掠夺以及寄生部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对人体造成不同的损害。轻者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重者出现某些重要器官的严重病理损害,甚至致残或致命。

  体外寄生虫病:疥螨感染的特点是明显的搔痒、丘疹和线样洞穴样皮损。常在体表的多个部位同时发生。

病因

  无免疫力的人群或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均易感染当地流行的寄生虫病。

  ①经口感染。如食入被感染性蛔虫卵或阿米巴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可感染蛔虫病或阿米巴病。

  ②通过吸血的媒介昆虫传播。如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③经皮肤感染。如钩虫的丝状蚴可直接钻入寄主皮肤而使之感染。

  ④经胎盘感染。如先天性疟疾、先天性弓形虫病等。

  ⑤经呼吸道感染。如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系经鼻腔粘膜感染的。

  ⑥其他方式。如输血可感染疟原虫等。

诊断

  依赖以下几个方面:

  ①流行学史。来自疫区,有疫水接触史、有吃不熟的食物史等。

  ②病原学诊断。在体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虫体,如粪便涂片或集聚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包囊或蠕虫卵,末梢血液涂片找疟原虫等,寄主组织内的寄生虫则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穿刺检查而确诊。

  ③免疫学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免疫试验。皮内试验又可分为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可作为临床过筛或流行学调查。

  ④其他检查,如超声检查、CT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