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慢性肾衰竭 ?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上述三大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进入21世纪,慢性肾功能衰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慢性肾脏病十分常见、有害,但是可以治疗的,因此,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病基金联合会将每年3月的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旨在唤醒...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或可能累及肾脏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积极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2)避免或消除某些危险因素应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严重感染、脱水、尿路梗阻、创伤等因素,往往可使原有肾脏疾病加重,肾功能恶化,促使肾功能衰竭发生。实际上,经常性的、高质量的随诊,可减少或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发生,或及早发现并加以纠正。

  (3)合理的饮食方案低蛋白、低磷和低脂饮食,对慢性肾脏疾病的肾功能保护作用已被得到实验室及临床的证实。目前强调为了预防慢性肾衰的发生,血肌醉在159.1微摩尔/升时就应该限制蛋白摄入量。

病因

  一、病 因

  慢性肾衰竭病因极为广泛,几乎所有肾脏疾患发展恶化都可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没有治愈,短时期内又没有死亡亦可直接过渡为慢性肾衰竭。现将常见原因叙述如下:

  1.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情发展恶化到晚期是最常见慢性肾衰竭的原因。

  2.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的疾病,因此又称小管一间质性肾病.其病因复杂,是临床常见病,占泌尿系统疾病的25%~33%,居于慢性肾衰竭的第二位。

  (1)感染:细菌、病毒、霉菌、疟原虫等侵袭肾间质和肾小管,其代表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恶性疝疾等。

  (2)免疫损害:常见药物过敏如青霉素、磺胺,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累及肾脏。

  (3)毒性物质损害: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损害肾脏,重金属盐类如汞、铅、砷、金等损害肾脏。

  (4)肾脏血供障碍:如肾动脉硬化、肾动脉狭窄等。

  (5)代谢异常: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长期低血钾等。

  (6)物理因素:长期照射X线,恶性肿瘤X线放疗等。

  (7)尿路梗阻:梗阻引起膀胱、输尿管尿液反流使肾盂、输尿管压力增高损害肾间质,如合并感染则更加重病情。

  (8)肿瘤直接浸润肾间质:如白血病、淋巴瘤、癌细胞转移引起肾间质损害。

  (9)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肾囊肿。

  (10)巴尔干肾炎:属于原因不明的肾间质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南欧。

  3.高血压动脉硬化 此时首先损害肾小管而后损害肾小球,与肾小球肾炎首先损害肾小球而后损害肾小管不同。

  4.继发于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痛风肾、淀粉样变性等。

  二、机 理

  1.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当肾小球破坏越来越多残余肾单位因代偿过度滤过,最终导致肾小球相继硬化而失去功能,如 85%肾切除的动物,3个月可见残余肾小球肥大,上皮细胞空泡形成,足突融合,6个月可见系膜区增大;肾小球基底膜内皮、上皮细胞脱落,最后导致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脏滤过率进一步减少,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2.矫枉失衡学说 在慢性肾衰竭时,体内有毒物质增加,机体为了清除某些毒物而代偿,结果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磷排泄减少,出现高血磷,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作用于肾小管,增加尿磷排泄,使血磷降低,血钙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血钙升高沉积在各个系统其中包括肾脏本身,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慢性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低,排钠减少,此时利钠激素分泌增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但利钠激素对Na+-K+-ATP酶有抑制作用,因此使许多组织对钢转运障碍,造成了新的不平衡。

  3.毒素学说 在尿毒症时体内有200多种物质增加,其中有20多种具有毒性物质,分小分子(分子量<500人中分子(分子量500~5000)和大分子物质(分子量>5000)三大类。小分子物质是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如尿素、胍类、胺类。中分子物质如多肽类,细胞和细菌的裂解产物。中分子物质可以引起周围神 经病变、尿毒症脑病,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胰岛素活性抑制,脂蛋白脂酶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损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性功能障碍和外分泌腺萎缩。慢性肾衰竭时,高血磷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引起组织钙沉积,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脑细胞含钙量增加,同时甲状旁腺是引起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可影响心脏功能和心肌细胞代谢。

诊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晚期的最终结局。尽管CRF发生的病因不同,但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介导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却存在一些共同的机制:各种病因导致CKD,引起肾脏损害,肾单位功能丧失、数量减少,为了弥补肾单位功能和数量的不足,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健存的肾单位会出现“代偿适应现象”,使其“工作负荷”加重。长时间的高负荷代偿,使越来越多的健存肾单位逐渐受到损害,GFR渐进性下降。一旦GFR降至正常的25%左右,上述恶性循环已经形成,即使解除原发疾病的始动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终末期肾衰,进入CRF尿毒症期。因此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及早发现、其危险因素的早期检查、及早干预对减少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鉴别诊断:

  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表现为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50mL/d)、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急骤发生的尿毒症,亦有呈非少尿型者(尿量>1000mL/d)。处理及时、恰当,肾功能可恢复。病情复杂、危重患者或处理不当时可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致死。急性肾衰包括下述3种情况:①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致使肾血灌注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所致。②肾后性氮质血症。由于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致使尿路发生急性梗阻,导致少尿和血尿素氮(Bun)升高。③肾性急性肾衰。由于肾实质疾患所致,见于重症急性肾小球疾患、急性间质-小管性疾患、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血管疾患和慢性肾脏疾患,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使两肾功能急剧恶化者,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多见。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