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足下垂 ?

    足下垂为足跖侧屈曲伴母趾向足背屈曲,造成足部和踝关节肌肉萎缩和麻痹,标志着某些周围神经或运动神经元疾病。足下垂也可能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不足、不正确的姿势或经常被动运动导致跟腱缩短所致,单侧足下垂可能由于腓骨头压迫腓总神经所致。

治疗

  注意事项

  为患者准备肌电图评价神经功能。患者可能因步态再培训而需要物理治疗,并可能需要鞋内固定或腿箍,以保持正确的行走和站立。

  特殊人群

  儿童足下垂的常见原因包括脊柱先天缺陷(如脊柱裂)和退行性疾病(如肌肉萎缩症)。为了帮助行走,儿童需要带有支持物的鞋子如鞋内固定或腿箍。

  患者忠告

  有必要指导患者使用辅助设备,如手杖、拐杖、助步器。向患者和患者家属重申活动时使用辅助设备的重要性,以便防止跌倒和保证安全。

病因

  病因

  (一)吉兰巴雷综合征

  患这种疾病时,由于严重的肌肉无力会导致单侧或双侧足下垂及跨阈步态,常开始于下肢,并在72小时内蔓延至上肢及面部,可导致全身运动麻痹和呼吸衰竭。也可能发展为短暂感觉异常、深反射减退、鼻音过重、吞咽困难、出汗、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以及尿失禁。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能因腿部肌肉无力和萎缩导致足下垂和跨阈步态。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明显的症状严重的背痛,可能辐射到臀部、腿、脚,通常为单侧.常伴有坐骨神经疼痛,往往有肌肉痉挛和感觉运动丧失.也可能出现感觉异常、深反射碱弱和肌束震颤。

  (三)多发性硬化症(MS)

  多发性硬化症时可能突然或逐渐出现足下垂和跨阈步态,和多发性硬化症其他的症状和体征一样,这些症状很容易用期牲恶化和缓解。肌肉无力往往影响到下肢,病变程度从轻微的疲劳.到尿急、便秘和下肢轻瘫.伴随症状包括面神经痛、视力障碍、感觉异常,协调性异常、脚踝和脚趾振动觉和位置感觉丧失。

  (四)重症肌无力

  这种疾病常表现为足下垂和受累肢体无力,且常出现闭眼无力、上睑下垂和复视。骨骼肌肉无力和易疲劳可能进展为瘫痪。通常情况下,肌肉功能通常在一天活动后和运动后恶化,休息后改善。累及呼吸肌时可导致呼吸困难。

  (五)腓肠肌萎缩

  双侧足下垂、踝关节不稳和跨阈步态在这种慢性病的早期出现,伴脚和腿的感觉异常、疼痛、绞痛、发冷、肿胀和发绀。足部,辟肠肌和踝关节肌肉最早受累。随着病情进展,所有的下肢肌肉都变得无力和萎缩,深反射减弱或完全消失。随后,肌内萎缩和感觉缺失蔓延至整个手和前臂。

  (六)腓总神经损伤

  这种类型的创伤会突然出现足下垂,但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腓总神经压力解除而缓解。伴有同侧跨阈步态、肌肉无力和同翻小腿和脚的感觉缺失。

  (七)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急性期后可能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足下垂,并出现跨阈步态.这些症状出现前通常先出现发热、不对称的肌肉无力、粗大的肌束震颤、感觉异常、深反射减退或消失、永久性肌肉麻痹和肌肉萎缩,也可能会发生吞咽困难,尿潴留和呼吸困难。

  (八)多发性神经病

  本病可能出现随肌肉无力的足下垂、跨阚步态,通常会影响远端肢体。并进展为弛缓性麻痹。也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和深反射减退或消失,伴有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手脚的振动觉减堪或消失。皮肤呈红色富有光泽和无汗症。

  (九)脊髓损伤

  本病可能突然出现单侧或双侧足下垂并成为永久性。卧床患者也可出现跨阈步态。其他症状各不相同,可能包括颈部和背部疼痛、感觉异常、感觉丧失、肌肉无力、萎缩、损伤远端瘫痪、深反射不对称或消失、大小便失禁。

  (十)脑卒中

  手臂和腿无力或麻痹以及单侧足下垂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其他症状因受损区域和血管损伤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感觉运动神经失调可能包括感觉异常、吞咽困难、视野缺损、复视及肠和膀胱功能障碍。也可能会发生性格改变、健忘症、失语症,构音障碍和意识丧失。

诊断

  足下垂的严重程度从轻度足下垂到完全足下垂,依据涉及程度分为肌肉无力或瘫痪。肌肉退化时足下垂缓慢进展,而在脊髓损伤时则突然发病。

  病史和体格检查

  询问病情何时出现、持续时间和性质。严重程度是否持续加重或保持不变?是否在疲劳时加重而在休息后改善?询问患者是否感觉乏力或容易疲惫。

  体格检查时,评估患者的脚和腿的肌力和肌张力.并两侧对比。检查双侧的深反射情况。让患者步行;检查鞋子的磨损情况,并观察有无跨阈步态——为保持平衡使腿异常抬高作为足下垂的补偿性反应。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