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及口腔软组织上的疾病,肿瘤除外。其病种繁多,疾病临床变现各异。病因复杂,最常见的是溃疡及糜烂,其他如疱疹、角化异常、坏死、结节、斑等。而且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病损更迭交替,给诊断带来众多不便。然而.口腔黏膜病多与全身及外界刺激有关,因此在做出黏膜病诊断时,只有从黏膜病的表现寻求疾病的本质,才不会因诊断不明而延误治疗。但目前有些黏膜病病因不明,故而在治疗方面尚无特效药及疗法,只能采用对症治疗。

治疗

  口腔黏膜病的治疗:

  1.应用扩张血管类药物。

  2.类固醇局部浸润或口服。

  3.口服维生素A与E类药物。

  4.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瘀血阻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方用桃红四物汤加郁金、枳壳之类。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表现:

  由于一些黏膜病的病因不清楚、黏膜病的病损变化更迭等原因,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但为了便于黏膜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现按疾病的发病原因、病损部位及临床部位,将口腔黏膜病加以归纳,如下:

  1.病损单纯或主要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疾病,如复发性口腔溃疡。

  2.口腔黏膜和皮肤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疾病,如扁平苔藓。

  3.全身性疾病在口腔黏膜的表征,如维生素缺乏征。

  口腔黏膜的基本病损:

  (1)斑

  斑为黏膜上较为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伤,其大小不定。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斑的颜色较周围正常黏膜为深,可呈红色、红棕色或棕黑色。

  (2)丘疹

  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至5 mm直径不等。基底现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或扁圆形。

  (3)丘斑

  丘斑是一种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沟裂将病损分割开来。

  (4)疱

  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圆形,突起。根据内容物不同而分为水疱(浆液)、血疱(血液)、脓疱(脓液)。直径2~5 mm。而直径在5 mm以上者称大疱。

  (5)溃疡

  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浅表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口疮;深层溃疡则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留有瘢痕,如腺周口疮。

  (6)糜烂

  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缺损,不损及基底细胞层,愈合后不留瘢痕。

  (7)结节

  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是一结缔组织团块,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病损,大小不等,直径5 mm~2 cm,形状不定。

  (8)假膜

  假膜是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脱落坏死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一起而形成的贴附于组织刨面的结构,易于擦掉。

  (9)痂

  痴为纤维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粘连凝固而成的附着于皮肤或黏膜上的结构,呈灰白色或深褐色。

  (10)坏死与坏疽

  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坏死;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11)皲裂

  皲裂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于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当其仅限于上皮内时,痊愈后不留瘢痕;若达黏膜下层,能引起出血,愈合后留有瘢痕。

  (12)萎缩

  萎缩是上皮(可伴有结缔组织)的细胞体积缩小和数目减少,临床可见组织变薄。

病因

  口腔黏膜病的病因:

  可能与咀嚼槟榔、吸食烟草、辣椒等长期刺激及维生素缺乏、胶原代谢异常、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有关。

诊断

  口腔黏膜病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口腔黏膜病病因复杂,发病往往与全身状况关系密切,故而要通过问诊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注意除口腔病损外,是否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病损以及治疗经过等。有些口腔黏膜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白斑与吸烟有关,复发性口疮与遗传有关,多形性红斑与过敏有关等等。在收集病史时,应该包括个人生活习惯、家族史及过敏史,还需了解全身性疾病情况。

  (二)体格检查

  体检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最重要的一步。通过体检可验证采集病史时所得到的初步印象。体检时首先要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

  1.口腔检查

  除检查主诉部位外,应检查全口黏膜有无色、形、质的变化,有无残冠、残根或不良修复体的刺激等因素。

  2.皮肤检查

  某些黏膜病常伴有皮肤的病损,故在体检时亦应检查皮肤有无病损。要注意病损的类型、分布及症状,将有助于诊断。

  3.其他部位的检查

  有些黏膜病除伴有皮肤病损外,还可伴有其他部位如眼、外阴、肛周的病损,所以要根据病情做相应部位的检查。必要时请相关科室给于会诊。

  (三)实验室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还应结合不同的病情选用辅助检查。

  1.血液学检查

  除血常规外,可考虑凝血功能检查,血清铁、叶酸、血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2.免疫学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淋巴细胞转化测定、类风湿因子实验等。

  3.脱落细胞学检查

  主要用于了解上皮细胞的种类和性质。也可用于病毒性疾患的辅助诊断。

  4.免疫组化学检查

  该检查是一种具有敏感、快速且能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目标抗原的优点,是诊断黏膜病的重要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