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脑积水?

  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由于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之间失去平衡所致的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扩大而积聚大量脑脊液。通常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通道上的阻塞,使脑脊液不能达到其吸收部位或吸收部位发生障碍,极为罕见的是由于脉络丛乳头状瘤等所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包括阻塞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

  

治疗

  脑积水的治疗概要:

  脑积水要根据并病因治疗。利尿剂为呋塞米(速尿)、醋氯酰胺等主要用于轻型病人。手术治疗包括:减少脑脊液分泌的手术、脑脊液分流术、解除阻塞病因的手术。较轻的病人可通过使用健脾利尿、补肾益智的中药,结合针灸疗法,减少抽搐,减轻临床症状。


  脑积水的详细治疗:

  一、病因治疗

  对于阻塞性脑积水应解除梗阻原因,枕大孔先天畸形者行后颅窝及上颈椎减压,肿瘤阳塞者行肿瘤切除。

  二、药物治疗

  减少脑脊液分泌,增加机体水分排出。常用药物:利尿剂为呋塞米(速尿)、醋氯酰胺等。主要用于轻型病人。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的分类

  1.减少脑脊液分泌的手术:

  (1)脉络丛切除术:1918年由Dandy首次施行脉络丛切除术,但效果欠佳。

  (2)内镜脉络丛电灼术:1922年Dandy改用内镜行脉络丛电灼术,由于手术损伤小,且能减少脑脊液形成,至今仍有人采用此法。

  2.脑脊液分流术:

  (1)颅外分流术:

  1)分流到头颈部:①脑室帽状腱膜下分流术。只能起暂时作用,远期效果不佳。②脑室一颅内静脉窦分流术。1907年,Payr用颞浅静脉或大隐静脉将侧脑室与矢状窦连接,使脑脊液引流到矢状窦。术后病人在4个月内死亡,但尸检未发现血液逆流。③脑室一颈静脉分流术。1949年Nulson和Spitz用单流向导管为一婴儿做侧脑室一颈内静脉分流,取得良好效果。④脑室一乳突造瘘术。为1950年Nosik所提倡,但因术后并发脑膜炎和脑脊液痿而被废弃。⑤脑室-胸导管分流术。Yokogama于1959年做了3例,但均因近期内阻塞而死亡。

  2)分流到胸腔:①脑室-心房分流术。1955年Rober和Pudenz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确定将脑脊液分流到血液循环系统的可行性,并研制出带有活瓣的分流导管,用于脑室-心房分流术,取得良好效果,并被广泛采用。②脑室一胸膜腔分流术。1914年,Heile倡议做脑室一胸膜腔分流术,但常因导管阻塞而需做矫正术。

  3)分流到腹部:①脑室-腹膜腔分流术。1898年,Ferguson首次将腰段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分流到腹部,以后又改为脑室一腹腔分流,取得较好效果且被广泛采用。②脊髓蛛网膜下腔-输尿管分流术。由Heile于1925年行首例手术,但要牺牲一个肾脏且有可能发生逆行性感染,未被采用。

  (2)颅内分流术:

  这类手术有①1920年Dandy的导水管内置管术。②1922年的第三脑室造瘘术。③1939年Torkildsen的侧脑室一枕大池分流术等。由于这些手术方法仅适用于脑室系统阻塞的病例。手术指征受到一定的限制。

  3.解除阻塞病因的手术:这类手术有切除颅内占位病变、切除局限于第四脑室中孔处的粘连膜、切开中脑导水管的瓣膜等。

  (二)常用手术技术

  下面主要介绍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1.脑室一心房分流术

  指征

  1.先天性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症状加重,中、西医治疗无效,病儿无严重智力障碍和大脑皮质仍有一定厚度者。

  2.后天性的阻塞性和交通性脑积水。

  3.正常脑压脑积水。

  禁忌证

  1.颅内感染,不能用抗菌药物控制者。

  2.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或有新鲜出血者。

  3.脑室空气造影后气体尚未完全吸收者。

  4.行脑室非水溶性碘油造影者。

  5.有严重循环、呼吸系统的先天或后天性疾患。

  术前准备

  1.X线检查:病儿仰卧拍前、后位胸部片,测量从颈静脉切迹至胸5~6椎间盘的距离,作为心房管插入深度的参考。

  2.术前做头颅透视或拍片,以观察脑室系统中充气造影的气体是否完全吸收,以防气体进入血循环发生空气栓塞,并做心电图检查及有机碘过敏试验。

  3.分流管及阀门装置高压灭菌消毒,消毒前检查裂隙瓣膜的功能:用消毒生理盐水灌注管腔并保持在垂直位;如活瓣功能良好,液柱的顶点应在30-60秒钟内达到活瓣上6~10cm间,否则不能应用(现有消毒的成套分流管出售)。

  4.器械准备:除颅骨钻孔及颈静脉剥离器外,准备小弯虹膜剪、精细的鼠齿组织镊、注射用的16号针头、小的弹力钳、2ml及10ml注射器。

  麻醉及体位

  气管内气体麻醉。病儿仰卧,头部向左旋转40°~60°,肩下垫软垫使颈部伸展,胸部下面放x线片匣。用甲紫溶液在头皮及颈部划出切口,消毒巾缝在皮肤上,不要用手巾钳,以免出现附加阴影,干扰X线片上对分流管的观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不一,由于发病年龄和先巳存在的器质性病变而影响病程。症状严重者多致死胎。

  1)头颅形态的改变: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因也随之扩大和膨隆。头颅的外形与脑脊液循环的阻塞部位紧密相关。中脑导水管阻塞时头颅的穹隆扩张而颅后窝窄小,蛛网膜下腔阻塞时整个头颅对称性扩大,第四脑室的出口阻塞常引起颅后窝的选择性扩大。头颅与躯干的生长比例失调,由于头颅过大过重而垂落在胸前,颅骨菲簿,头皮有光泽,浅静脉怒张。头颅与脸面不相称,头大面小,前额突出,下颌尖细。

  2)神经功能缺失:脑积水的进一步发展,可使第三脑室后部的松果体上隐窝显著扩张。压迫中脑顶盖部或由于脑干的轴性移位,产生类似帕里诺(Parinaud)眼肌麻痹综合征,即上凝视麻痹,使要儿的眼球上视不能,出现所谓的落日征。第Ⅵ对脑神经的麻痹常使婴儿的眼球不能外展。由于脑室系统的进行性扩大,使多数病例出现明显的脑萎缩,在早期尚能保持完善的神经功能,到了晚期则可出现锥体束征、痉挛性瘫痪、去脑强直等。智力发育也明显比同龄的正常婴儿差。

  3)高压性脑积水: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双眼外展麻痹、视物不清、视乳头水肿、精神行为异常。婴幼儿尚可出现头大,前囟扩大,颅缝分开,颅骨变薄、透明,头部叩诊“破罐音”,双眼“落日征”。

  4)急性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通路的任一部位一旦发生梗阻,最快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双侧额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有的可出现短暂或持久性视力障碍。由于颅缝已经闭合,且处于急性发作期,颅内的代偿能力差,较易出现意识障碍。若不及时抢救可发生脑疝而死亡,

  5)慢性脑积水:脑积水发生的速度较缓慢,颅内尚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例如通过骨缝分离、脑组织的退缩和脑室系统的扩大,使颅内能容纳更多未被吸收的脑脊液,因此。临床表现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可出现双侧颠部或全颅疼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或视神经萎缩、智力发育障碍等。随着脑室的进行性扩张,使脑室周围的皮质脊髓束的传导纤维牵拉受损,出现步态和运动功能障碍。若第三脑室过度膨胀扩张。可使垂体、下丘脑及松果体受压,因而出现内分泌异常,包括幼稚型、脑性肥胖症和青春期早熟等。

  6)正常颅内压脑积水:属于慢性脑积水的一种状态。步态不稳、精神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其中步态不稳较早出现,尿失禁较晚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近事遗忘,思维、行动迟缓。头围在正常值以内或略超过正常值。

  7)静止性脑积水:是脑积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动静息的一种状态。主要特点是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趋于平衡,脑室和脑实质之间的压力梯度已消失,脑室的容积保持稳定或缩小,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精神运动发育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改善。

病因

  【病因】

  除脉络丛乳头瘤外,脑积水均由脑脊液通道梗阻引起,分脑室内和外梗阻(即非交通性和交通性)两种。脉络丛动脉搏动冲击是重要原因,它随脑脊液压力增加而增强,致脑室壁压迫,脑室腔扩大,室管膜分裂,脑脊液流入白质产生海绵样变性、萎缩,神经纤维水肿、神经元与胶质细胞肿胀,皮质变薄。

  【病理】

  1.脑积水的发生率目前仍然不十分清楚。据不完全统计,婴儿的发生率约3%,其中单纯性先天性脑积水占0.9‰~1.5‰,伴有显性脊柱裂者占1.3‰~2.9‰。

  2.主要表现为脑室系统由于脑脊液的积聚而扩张,室管膜细胞的侧突肿大、伸长,随着脑室壁的进一步受牵拉,室管膜逐渐消失,脑室周围呈垦形细胞化或胶质瘢痕形成。

  3.脑室进一步扩大,可使脑脊液进入室周组织而引起白质水肿。这时即使行脑脊液分流术,使脑室恢复到正常大小,脑组织在组织学上的改变已不能恢复。

  4.脑积水进一步发展,大脑皮质受压变薄,继发脑萎缩。

  5.第三脑室的扩张可使下丘脑受压而萎缩,中脑受压则使眼球垂直运动发生障碍,出现临床所见的落日征。

  6.第四脑室受阻的病例,可出现脊髓中央管扩大,脑脊液可经终池流入脊髓蛛网膜下腔。

  7.脑积水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可使双侧横窦受压,使注入两侧颈内静脉的血流受阻,因而可出现代偿性颈外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增加,继发头皮静脉怒张。

诊断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诊断要点

  1.病史

  ①患儿的双亲有无近亲结婚。②出生前母体的健康状况及服药史。③出生时是否难产,是否动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④头部有无外伤史。⑤有无感染史。⑥有无家族史,因中脑导水管狭窄所致的脑积水可能具有遗传因素。

  2.体格检查

  头围测量:方法是取前额平眉与枕外隆凸之间的周边长度。若出生后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内,头围增长的速度超过2cm者,应高度怀疑脑积水。头部叩诊常可听到破壶音(Macewen征),头颅透光试验可见广泛的透光区。若头围迅速增大,头与脸面不相称,前囟隆起,并出现落日征,诊断即可成立。对于较大的儿童,若出现视盘水肿,同时伴有头痛和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也应高度怀疑脑积水,但必须与颅内肿瘤弓I起的颅内压增高鉴别,后者常可出现定位体征。

  3.辅助检查

  (1)x线头颅摄片:可见颅骨变薄、骨缝增宽。较大儿童可见颅缝分离、脑回压迹增多。

  (2)CT和MRI:诊断脑积水的可靠方法,MRI更有助于明确病因。对于目测难以判断的病例,可测量侧脑室中间的脑室径与该直线上双顶径的比值,<25%为正常者,26%~40%为轻度积水,4l%~60%为中度积水,61%以上为重度积水。阻塞性脑积水在CT、MRI上表现为病变部位以上的脑室和脑池扩大,而且脑室旁间质水肿明显,范围较广。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脑室系统普遍扩大,伴脑沟正常或扩大,第四脑室扩大有助于诊断。正常压力脑积水表现为脑室明显扩大而蛛网膜下腔容积正常,导水管通畅。高压性脑积水虽脑室明显扩大但蛛网膜下腔正常或消失。

  (3)腰穿: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常低于1.76 kPa(180 mm H2O),腰穿后病人症状及体征会暂时得到改善。对怀疑高压性脑积水者禁用。

  (4)颅内压监护: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护48~72小时,平均颅内压正常,亦可出现阵发性升高。

  (5)同位素脑池扫描:正常情况下,同位素在脑凸面而不进入脑室,48小时后完全消失。在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同位素进入脑室并滞留达72小时,而脑凸面无积聚。

  (6)脑超声波检查:优点是简单易行,可提示双侧侧脑室对称性扩大。

  (7)脑室造影:经前囟穿刺注入造影剂甲泛葡胺10ml,也可注入30~50ml空气,但必须与脑脊液等量交换。体质弱者应慎用。通过脑室造影可知脑室扩大的程度及皮质厚度、阻塞的部位及原因。

  【鉴别诊断】

  (1)婴儿硬膜下血肿或积液

  可有头颅增大,前囟膨隆,叩诊“破罐音”明显,但缺少“落日征”,前囟穿刺可见陈旧性或淡黄色液体。头颅CT可明确诊断。

  (2)颅内肿瘤

  可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和癫痫等。但颅内肿瘤可先有其他局灶症状,颅高压症状往往较晚出现。CT、MRI可见肿瘤。

  (3)佝偻病

  佝偻病患者的颅骨呈不规则增厚,伴有全身骨骼异常,但无高颅压症状,CT检查无脑室扩大。

  (4)巨脑症

  头颅虽大,但无颅高压症状,伴有体格、智力发商障碍及视力、听力障碍。CT可明确诊断。

  (5)脑萎缩

  与正常压力脑积水鉴别,脑萎缩患者症状发展迟缓,多在50岁以上。CT上可见脑萎缩,两侧对称的脑池扩大,硬膜下积液。脑室轻度扩大,但第四脑室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