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小儿脑性瘫痪(中医)?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瘫痪。严重者常伴有癫痫,智力低下及感觉、性格、行为异常。常见原因包括缺氧、颅内出血、早产、感染、脑发育畸形,以及患儿父母系近亲结婚等。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对其有一定效果。先天不足,精血亏乏。筋脉肌肉失养者,可治以补益气血、柔肝健脾。肝肾亏虚者为先天不足,脑髓不充,肝肾不足以养筋壮骨,可治以滋肾补肝、充养脑髓。

治疗

  【证治方药】

  (一)气血不足

  治法:补益气血,柔肝健脾。

  方剂:十全大补汤(《局方》)加减。

  药物:黄芪10~15g,觉参10~15g,茯苓10~15g,白术l0~15g,白芍15~30g,当归10~15g,川芎6~10g,熟地10g,木瓜10g,鸡血藤10~15g,黄精10~15g,桂枝3~5g,甘草3g,红花3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白芍、当归、熟地、川芎养血柔肝,白芍、木瓜、甘草舒筋,桂枝、红花通络,黄精、鸡血藤补养气血。

  加减:食欲欠佳者,去黄精、当归、熟地、鸡血藤,加陈皮、山楂、内金、山药和胃增食。多汗易感冒者,加防风、牡蛎、五味子敛汗固表。日涩不明者,加桑椹子、枸杞子、菊花养血明目。肢体不自主动作,加天麻、钩藤、僵蚕息风定痉。烦闹啼哭者,加龙齿、琥珀、小麦、大枣安神。

  变通法:用人参养荣汤(《局方》)加减。亦可用可保立苏汤(《医林改错》)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枣仁,山萸肉、枸杞子、补骨脂、胡桃肉,补益脾肾。

  (二)肝肾亏虚

  治法:滋肾补肝,宽养脑髓。

  方剂:地黄饮子(《宣明论方》)加减。

  药物:熟地10~15g。山萸肉10g,麦冬10~15g,五味子3~6g,石菖蒲10g,炙远志3~6g,龙骨10g,茯神10g,苁蓉6~10g,桂枝3~6g,巴戟天6~10g,白芍10~15g。当归l0g,甘草3~6g。

  方义:熟地、山萸肉、苁蓉、巴戟天补肾益精,充养脑髓。当归、白芍养血和肝,以柔筋脉。石菖蒲、远志、茯神、龙骨养心安神定志,麦冬、五味子养阴益气,白芍、甘草舒筋缓急。

  加减:食欲尚可者加鹿角胶、龟甲胶、紫河车通朴任督、充养先天。抽搐反张者,加全蝎、蜈蚣、僵蚕息风止痉。肌肉消瘦、气短乏力者,加黄芪、人参益气健脾:

  变通法:可用河车大造丸(《医方集解》录吴球方)加减,药用龟甲、河车、熟地、鹿角胶、人参、天冬、麦冬、牛膝、杜仲、黄柏、砂仁等,补养肾精。

  【推拿治疗】

  1,患儿俯卧,沿脊椎方辩从至阳至命门之督脉诸穴依次点、按,加力叩打:并按、揉足太阳经各背俞穴。以补肾健脾,强筋补肾。

  2,患儿背对施术者正坐,按、揉、摩、点风池、哑门、天柱、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穴。以健脑通络。

  3,患儿仰卧,接、揉、捏、拿四肢,以舒筋活络。①下肢:在点阳陵泉穴基础上。顺序拿、捏腿外侧肌肉;或在点委中穴基础上,拿、揉下肢后侧部肌群直至跟腱;或在点环跳穴的基础上,拿、揉内收肌群。②上肢:点中府穴基础上,拿,揉上臂前肌群;或在点肩并穴基础上,拿、揉上臂后肌群;或在点曲池穴基础上,拿、揉前臂的前、后肌群。

  4,剪刀步态者,加揉解剪穴(血海后1,5寸,上4寸)。迟缓型多用拿、捏、按、叩打,以刺激肌群、提高张力为主。痉挛型多用揉、摩,以使内收肌、屈肌肌群放松为主。僵直、震颤、手足徐动,共济失凋,多用揉、摩,以广泛放松内收及外展肌群,协调其运动。

  【针灸治疗】

  (一)头皮针法

  取穴:偏瘫取运动区、运动前区(运动区前3~4cm之菱形区域,可刺3针:中间1针自运动区上点向前4cm处进针,向后沿皮刺入3cm长:在中间针左右处旁开1,5cm各刺1针,向后沿皮刺入3cm长)。精神障碍,智力低下,取额5针、颞3针,失语以言语2区为主,平衡失调取双侧平衡区。

  方法:用1~1,5寸毫针沿皮刺,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不行针,均留针1,5~2小时。颗3针,第1针自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lm处向后沿皮刺3cm长,第2针耳尖上1,5cm处向后沿皮刺3cm长,第3针耳尖下2cm处再向后2cm处,沿皮向后刺3cm长。以上三针皆与水平线成15.~20。。额5针,距前发际上2cm处,在大脑外侧裂表面标志之间,由前向后共刺5针,每针沿皮刺8~9分,5针之间距离相等呈扇形排列。

  疗程:隔日l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2,取穴:下肢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线,顶旁1线:上肢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面瘫、流涎及运动性失语,对侧顶颞前斜线下2/5.感觉障碍,取对侧顶颧后斜线:小脑症状用枕下旁线,手功能障碍用运用区,精神失常用情感区(运动区前,距运动区4,5cm之平行线)。

  方法:毫针沿皮刺入帽状腱膜下层8~9分,快速捻转0.5~1分钟后,留针l~2小时,其间行针3~4次。

  疗程:同上。

  (二)毫针法

  1,取穴:列缺、内关、外关、后溪、公孙、照海、申脉、足临泣、足三里、合谷,均双侧。语言障碍加廉泉,流涎加地仓,智力低下加神门、通里,颈软加大椎,风池,腰软加肾俞,足外翻加太溪,足内翻加昆仑。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得气后用针刺补法,留针30~60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50次为1疗程。

  2、取穴:上肢用肩黼、曲池、臂膳、手三里、合各,下肢取髀关、伏兔、阴市、粱丘、足三里,腰部软瘫取肾俞、腰阳关,足F垂用解溪、商丘、丘墟,足内翻取昆仑或承山外1寸,足外翻取三阴交、太溪、承山内1寸,剪刀步态取风市、阳陵泉、悬钟,颈项软瘫取天柱、大椎,语言障碍取通里、廉泉、金津、玉液,智力低下用百会、风池、四种聪。交替使用,每次5~7穴。

  方法:先取头项部、腰部穴,用平补平泻或补法。后取四肢穴,痉挛型用泻法,弛缓型用补法,不留针。

  疗程:同上。

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以痉挛性瘫痪最为常见,病变在锥体束,轻型可见四肢瘫痪、偏瘫、截瘫,单瘫;重者受累肌肉萎缩、肌张力高、肌力差、肌腱反射亢进,两侧上肢内收,关节屈曲,下肢呈剪刀样姿势。此外有运动障碍型(锥体外系),新生儿时期肌张力降低,以后出现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震颤及强直等。共济失调型则较为少见。

病因

  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诊断

  (一)气血不足

  1,临床表现:出生后多卧少动,颈强不柔,抱起时两腿伸直内旋,坐、爬、站、行等发育延迟,步态不稳,动作笨拙,多为肢体强硬失用(硬瘫),亦有肢体弛缓不收(软瘫)者,智力基本正常。面黄形瘦、唇甲色淡。舌淡,脉虚细弱。指纹淡。

  2,病因病机:先天不足,精血亏乏,筋脉肌肉失养,肌肉强硬或萎软,致成瘫痪。

  (二)肝肾亏虚

  1,临床表现:肢体强硬,关节屈伸不利,肌肉萎缩瘦削,手足震颤,不自主运动,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伴智力低下,或合并失语、失聪、失明,或台并癫痫,少数患儿有发作性的头向后仰,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舌淡,脉细软,指纹沉细。

  2,病因病机:先天不足,脑髓不充,肝血不足以养筋,肾虚不足以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