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肌性斜颈?

  肌性斜颈是一种颈部先天性畸形,在儿童中较常见,多为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而称为肌性斜颈。以骨骼发育畸形所致者称为骨性斜颈,较少见。婴儿出生后1~2周,其家人发现婴儿头斜向一侧,随其发育,斜颈畸形逐渐加重。本病诊断较容易。需重视对患儿的及早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疗效及降低手术治疗率。

治疗

  肌性斜颈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畸形。

  非手术治疗肌性斜颈:

  手法牵引:患儿仰卧位,家长抱患儿头部,缓慢旋转,旋转角度逐渐加大,并尽量使颈部斜向健侧,操作要轻柔,每次可持续l0~15分钟。

  按摩:对肿物作手法轻柔按摩,伸展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每次伸展肌肉时持续时间可2~3秒,每天可操作4~6次。

  肌性斜颈的局部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蜡疗或局部热敷,使瘢痕软化。

  局部注射疗法:可在肿块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加适量普鲁卡因,以改善血管通透性,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手术治疗肌性斜颈:

  对上述疗法效果不佳或被误诊的1岁以上的病儿,则需手术治疗,切除或部分切除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手术方法有胸骨头和锁骨头下方一端切断松解、胸锁乳突肌上下两端切断松解和锁骨头缝接在预留的胸骨头残端的延长术三种术式。

临床表现

  肌性斜颈的临床表现

  1.斜颈

  婴儿出生后1~2周,其家人发现婴儿头斜向一侧,随其发育,斜颈畸形逐渐加重。

  2.颈部肿块

  当发现斜颈后。于倾斜侧之胸锁乳突肌内可触及肿块,呈梭形,长2~5cm,宽1~2cm,质硬,无压痛,3~4个月后,肿物即逐渐消失。

  3.面部小对称

  约l岁半后,即出现面部五官不对称,即肌性斜颈患侧眼睛下降;下颌转向健侧;颜面变形,健侧面部丰满呈圆形,患侧面部则窄而平;测量双眼外角至同侧口角线的距离,可见患侧变短,且随年龄增加而日益显著。需往意患儿有无合并其他畸形。

病因

  肌性斜颈的病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1.肌性斜颈的产伤学说

  因多见于难产分娩的儿童,约半数为胎位不正的臂位,过去多归咎于创伤。但组织学检查不支持,因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内未见任何含铁血黄素的迹象,无出向血证据。

  2.肌性斜颈的宫内学说

  认为眙头在宫内姿势不正,受异常压力的压迫所致胸锁乳突肌发育抑制产生继发性纤维组织反应,是发生斜颈畸形因素之一。

  3.肌性斜颈的遗传学说

  曾有报道双胞胎中均发生斜颈。据统计19%的患儿有明显家族史。也有发现多伴有其他部位的畸彤,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诊断

  肌性斜颈的诊断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较容易。需重视对患儿的及早发现,早期治疗以提高疗效及降低手术治疗率。

  肌性斜颈的鉴别诊断

  1.颈部淋巴结炎

  因局部炎症刺激而使头斜向患侧,但这时肿块有明显压痛,其不在胸锁乳突肌处,区别不难。

  2.寰枢关节旋转固定

  可出现斜颈。多因咽部炎症所致周围的关节囊、韧带挛缩或疼痛性痉挛所致。多发生在口咽部感染之后,感染消退后多可自行恢复正常。

  3.其他

  肌性斜颈包括先天性脊椎骨畸形、颈椎结核。尚有癔症性斜颈、颈部扭伤后肌肉痉挛性斜颈以及习惯性斜视引起的斜颈等,应排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