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口咽区及颈部软组织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化脓性炎症弥散在某一组织间隙内时称为蜂窝织炎,局限在局部时称为脓肿。一般常由单一致病菌引起,也可由几种致病菌混合感染引起。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感染。

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概要:

  口腔颌面部感染治疗原则主要是采用综合治疗。应用局部外敷药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淤消肿,止痛。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要注意加强补充营养及多种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菌药物治疗是炎症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详细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口腔颌面部炎症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采用综合治疗,一方面要消除炎症的病因及其毒性物质,另一方面应增强人体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的修复能力;炎症较轻或病变较浅而局限者以局部治疗为主,炎症较重或病变范围较大而深在者,既要注意局部治疗又要兼顾全身情况。

  (一)局部治疗

  1.药物治疗

  应用局部外敷药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淤消肿,止痛.促进肉芽生长的作用,中草药疗效显著.常用的中药有如下:①炎症初期可采用六合丹、抑阴散、金黄散,对于面部疖痈、蜂窝织炎、琳巴结炎等的急性期还可采用呋喃西林液及高渗硫酸镁湿敷。②切开排脓或自行溃玻后,除保持排脓通畅外,可配用化腐丹以助排脓,用桃红生肌膏以促进愈台。除了局部应用外敷药外,还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不良刺激,如搔抓、挤压。

  2.手术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

  手术指征:①有明显波动感或深部脓肿经穿刺有脓液抽出者;②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③小儿颌周蜂窝织炎,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以及多间隙感染,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时,可早期切开引流。手术原则:①切口部位的选择应位于隐蔽处(如发际内,颌下,耳后等).或与皮纹相一致的方向,切口部位最好在脓肿最低处,以利于脓液引流;②切开排脓后应置引流条,保持引流通畅。

  (2)治疗原发病灶。

  (二)全身治疗

  1.支持营养治疗

  患者要注意加强补充营养及多种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贫血和重症患者可输入新鲜血液或血浆蛋白等以增强体质,全身高热者可给予头部冰敷、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物理降温措施,或用退热药物降温。

  2.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是炎症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能尽快控制感染,尤其是有全身反应和并发症者,但应特别强调抗生素的应用不能完全替代适时的脓肿切开和病灶清除等治疗,同时应了解和掌握抗生素的副作用及耐药性等同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应根据病菌的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尽早检测出感染的病原菌,弗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及时有效。

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化脓性炎症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五大典型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随着病情发展的快慢、病变范围和深浅等而有所不同,由于感染细菌种类的不同,化脓性炎症形成的脓液颜色、黏稠度及臭味等均有不同的特点。在炎症的慢性期,局部形成较硬的炎性浸润块,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局部形成死骨或有病灶牙未拔除可形成久治不愈的慢性瘘管,长期排脓。

  (二)全身症状

  口腔领面部炎症的全身反应与机体的抵抗力和致病菌的数量、毒力的强弱有关,局部炎症反应轻微的可无全身症状;局部炎症反应较重的全身症状可较严重·如畏寒、发烧、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脉数,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贫血、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慢性炎症的患者还可有持续低热、全身慢性消耗状态、营养不良、不同程度的贫血等。

  (三)并发症

  由于各种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和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临床上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严重并发症已不多见,但是如果炎症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常可出现严重并发症;①败血症和脓毒血症;②化脓性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③脑膜炎和脑脓肿;④化脓性纵隔炎、肺炎、肺脓肿、胸膜炎等。

病因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因概要:

  口腔颌面部感染按感染的途径主要分为5个方面: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根据引起感染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化脓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影响了颌面部炎症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的病理特点,一方面它即存在着容易发生炎症和扩散的不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有利的抗炎因素。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详细解释:

  口腔颌面部感染按感染的途径主要分为:①牙源性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发生的主要途径;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牙周组织的感染可向牙槽骨、颌骨及颌周蜂窝组织扩散引起颌面部炎症。②腺源性感染,局部的感染侵犯淋巴结引起化脓性炎症,穿破包膜后引起颌面部蜂窝织炎。口腔颌面部丰富的淋巴结以及儿童淋巴结发育的不完善是引起腺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③损伤性感染,口腔额面部的损伤都能使细菌入侵机体引起感染。④血源性感染,机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通过血液循环引起颌骨及颌面部的炎症。⑤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进行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穿刺和手术治疗操作时来严格遵循无菌技术造成的感染。

  根据引起感染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化脓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①化脓性感染。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为需氧菌、兼性庆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细菌,是引起唇疖、痈的主要病原菌;溶血性链球菌是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的主要致病菌;在口腔颌面部化脓性感染的脓液中还可分离培养出厌氧菌,以产黑色素类杆菌属、梭杆菌属及消化链球菌属为主,这些细菌大多是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在口腔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成为致病菌,故称条件致病菌。②特异性感染,口腔颌面部的特异性感染是由某些特定的致病菌引起,如结核、放线菌、破伤风、梅毒等。

  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影响了颌面部炎症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的病理特点,一方面它即存在着容易发生炎症和扩散的不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有利的抗炎因素。口腔颌面部是消化道和呼吸遭的开放性起端,加上颌面部固有的腔隙、牙及牙周组织、扁桃体等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是直接引起炎症的原因之一;颜面部和颌骨周围存在诸多的含疏松结缔组织的潜在性间隙,相互通连,形成感染后易于相互蔓延;颌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结,它即构成了抵御感染的屏障,但发育不完善的淋巴结反易被细菌侵袭而发生淋巴结炎或颌面部蜂窝组织炎;颌面部丰富的血液循环能提供强的抗感染和修复能力。

诊断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

  (一)局部症状

  可通过细菌培养确定细菌的种类,浅表脓肿形成时渡动感试验阳性,深部脓肿可用穿刺法、超声波法等辅助检查确定。

  (二)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见周围血中自细胞数量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核左移。

  (三)鉴别诊断

  口腔颌面部炎症一般来讲诊断并不困难。对于深在的间隙感染或脓肿,浅表经久不愈的慢性浸润块和溃疡等,需与恶性肿瘤、血管瘤及囊肿的继发感染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