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治疗

"1.抗生素治疗用药原则 ①早用药:对于临床上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不必等待血培养结果即应使用抗生素。②静脉、联合给药:病原菌未明确前,可结合当地菌种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菌株情况选择针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病原菌明确后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用药(表7-6);药物敏感试验不敏感但临床有效者可暂不换药。③疗程足:血培养阴性,但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时应继续治疗5~7天;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需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④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1周以内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肝肾功能不成熟,给药次数宜相应减少(表7-6)。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可能产生耳毒性,目前我国已禁止在新生儿期使用。2.处理严重并发症 ①休克时输新鲜血浆,每次10ml/kg,或白蛋白(1g/kg);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见本章第四节);②清除感染灶;③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④减轻脑水肿。3.支持疗法 注意保温,供给足够热量和液体,维持血糖和血电解质在正常水平。4.免疫疗法 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每日200~600mg/kg,每日1次,连用3~5日,可提高IgG水平。②重症患儿可行交换输血,换血量100~150ml/kg。③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者可输粒细胞,每次1×109/kg粒细胞。④血小板减低者输注血小板0.1~0.2U/kg。5.清除局部感染灶。"

临床表现

"1.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1)早发型:①生后7天内起病;②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与围生因素有关,常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③常伴有肺炎,并呈暴发性起病、多器官受累,死亡率高达5%~20%。尽管对于有早产史母亲在分娩过程中采取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措施,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早发型败血症仍然是导致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晚发型:①出生7天后起病;②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由水平传播引起,如环境因素或医源性感染等,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③常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死亡率较早发型低。2.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无特异性,尤其是早产儿。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少吃、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①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②肝脾肿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③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严重时发生DIC等;④休克: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硬肿症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⑤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⑥可合并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

病因

"1.病原菌 因不同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多年来一直以葡萄球菌最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NICU的建立,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显著提高,长期的住院时间及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成为新生儿血培养的首位菌。大肠埃希菌仍占有重要位置,克雷伯菌属在发达城市呈上升趋势,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和李斯特菌虽然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新生儿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但在我国及发展中国家少见。2.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①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薄、黏膜柔嫩易损伤;脐残端未完全闭合,离血管近,细菌易进入血液;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液酸度低、胆酸少,杀菌力弱,肠黏膜通透性高,同时分泌型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有利于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脑屏障功能不全,易患细菌性脑膜炎。②淋巴结发育不全,缺乏吞噬细菌的过滤作用,不能将感染局限于局部淋巴结。③经典及替代补体途径的部分成分(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机体对某些细菌抗原的调理作用差。④中性粒细胞产生及储备均少,趋化性及黏附性低下,备解素、纤维结合蛋白、溶菌酶含量低,吞噬和杀菌能力不足,早产儿尤甚。⑤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3.特异性免疫功能 ①新生儿体内IgG主要来自母体,且与胎龄相关,胎龄越小,IgG含量越低,因此早产儿更易感染;②IgM和IgA分子量较大,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很低,因此对革兰阴性杆菌易感;③由于未曾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为初始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其他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诊断

"1.病史凡有以下危险因素均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①羊膜早破大于12~24h;②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③出生时Apgar评分低并有抢救史;④早产、双胎。院内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②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③住院天数长;④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⑤病房拥挤;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2.临床表现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1)呼吸窘迫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3)低血压。(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6)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8)抽痉。国家医考网论坛bbs.guojiayikao.com(9)瘀斑或瘀点。(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3.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白细胞计数<5×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100×1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3)急相蛋白:①C-反应蛋白>15μg/ml提示有细菌感染,②ESR>15mm/h.(4)血培养检查: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5)其他部位培养: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6)放射学的检查: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7)病原菌抗原检测: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