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功能性大便失禁?

  功能性大便失禁(functional fecal incontinence,FF1)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不能控制的排便,并且无神经病学及结构方面的病因学依据。大量调查显示,1.5%的7岁儿童发生大便失禁,其中96%儿童是与粪便嵌塞相关的FFI。便秘、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FFI的主要危险因子。老年人中,认知与行为障碍也是FFI的危险因素。

治疗

暂无

临床表现

  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不能控制的排便。

病因

  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病因不明,96%FFI有便秘史或有粪便嵌顿史。FFI大多存在肛门直肠动力障碍。表现为伴有直肠感觉异常,直肠最低敏感量、排便阚值和最大耐受量增高

  大便嵌塞可改变肠壁的张力和黏附伸缩特性或改变机械感受性,感觉改变可能是大便嵌塞的结果。肛门直肠敏感性下降,在患者感知直肠内有粪便之前,通过产生肛门内括约肌的反射抑制阈值而造成大便失禁。心理因素如精神忧虑、悲伤、恐惧、缺乏自信心也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这些表现是大便失禁的结果。

诊断

  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诊断检查:

  一.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诊断

  由腹泻和便秘所致的FFI可通过病史及体检获得诊断,但必须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大便失禁,包括:①直肠脱垂伴有黏液分泌至内裤上;②心理不健全;③故意粪溺(见于儿童)。便秘相关性大便失禁的特征,表现为指检时直肠内和(或)腹部触诊时结肠内有大量的粪块。评估直肠脱垂时可让患者坐在便器的椅子上用力排便,观察直肠黏膜的脱出。

  如果病史和体格检查不支持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诊断,则应进一步检查以了解是否由器质性病因引起的大便失禁。可用肛门镜检查肛管,明确有无肛裂、炎症或机械性梗阻等原因引起的大便失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肛管内超声、骨盆CT、磁共振成像等,确定是否存在IAS、EAS或其他盆底肌的结构缺陷,可与器质性病因引起的大便失禁相鉴别。

  二、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不可控制的粪便排出至少1个月,发病年龄在4岁以上,并伴有:①粪便嵌塞;或②腹泻;或③非结构性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