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直肠内脱垂?

  直肠内脱垂(IRP)有全层脱垂,即部分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全层套入直肠壶腹内,故亦称直肠内套叠。有黏膜脱垂,是过多的松弛的直肠黏膜在直肠腔下端堆积,二者均不脱出肛外,故又称隐性脱垂。因为不脱出肛外,又无明显的特殊的症状,容易被患者和医师所忽略,认为临床少见。但根据Ihre统计,直肠内套叠3倍于完全性直肠脱垂,说明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前兆,可发展成完全性直肠脱垂。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两种疾病,直肠内脱垂并不一定都会发展成直肠外脱垂,特别是1980年以后有学者发现直肠内脱垂是排便障碍性(出口梗阻性)

治疗

  直肠内脱垂的治疗概要:

  直肠内脱垂应首先选择微创无痛术式。直肠黏膜套扎术、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注射术、直肠周围注射术、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改良Delorme手术等治疗。


  直肠内脱垂的详细治疗:

  治疗:

  因未脱出肛外者不属于中医“脱肛”范围,故中医文献亦无记载和治法。现代医学认为首先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多饮水,纠正不良排便习惯,酌用缓解剂等。长期无效时才考虑手术。

  手术指征:排便部分失禁,直肠排空困难、有梗阻感,直肠孤立性溃疡,直肠炎,疼痛和出血。手术方法很多,应首先选择微创无痛术式:如直肠黏膜套扎术,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注射术,直肠周围注射术,PPH手术和Delorme手术。

  (—)直肠黏膜套扎术

  1.适应证适用直肠远端或中段黏膜内脱垂。黏膜有急性炎症、糜烂,肠炎、腹泻者等禁忌。

  2.术前准备

  (1)术晨禁食。

  (2)术前晚洗肠1次,术晨清洁灌肠。

  (3)术前酌情给予抗生素,如甲硝唑、妥布霉素等。

  (4)女性患者宜在术前1日及术晨冲洗阴道。

  (5)术晨留置导尿。

  3.操作方法

  (l)充分扩肛,使舡管可容纳4指以上为宜。

  (2)用组织钳钳夹齿状线上方lcm左右的直肠松弛的黏膜。

  (3)已套上胶圈的两把弯止血钳,用其中的l把钳夹被组织钳钳夹的黏膜根部,再用另l把止血钳将圈套至黏膜根部。

  (4)为了保证胶圈不致滑脱,可在套扎前在黏膜根部剪l小口,使胶圈套在小切口处。

  (5)依同法套扎其他松弛黏膜,直至直肠壶腹处,每圈1~3处,向上套扎2~3排,套扎总数最多9处。被套扎的黏膜7~l0d缺血坏死脱落,其瘢痕组织可使直肠黏膜与直肠肌层粘连固定。

  (6)用长弦套扎器套扎直肠黏膜亦叮。

  4.术中注意套扎时注意深度不要超过黏膜下层。

  5.术后处理

  (l)术后禁食3d,第4天开始进流质饮食,以后恢复普食。

  (2)术后5d内给予抗生素治疗。

  (3)留置导尿48h。

  (4)术后第4天给予润肠通便药物。

  (5)便后硝矾洗剂熏洗,常规换药。

  (6)手术创面若有渗血,可用云南白药覆盖创面。

  (二)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注射术

  1.适应证直肠远端黏膜内脱垂、直肠远端内套叠、中段直肠内套叠。

  2.操作方法

  (1)充分扩肛,使肛管容纳4指以上。

  (2)用组织钳夹持左、后、右直肠黏膜,再以长弯止血钳沿直肠纵轴夹持松弛的直肠黏膜,夹持长度以排粪造影所测长度为准,一般为7cm.电刀烧灼钳上直肠黏膜。

  (4)取1:1消痔灵注射液,于各纵行缝叠黏膜柱之间的黏膜下层进行柱状注射,总量一般为15~20ml。

  (3)自齿状线上0.5cm用2-0铬制肠线向上连续缝合,用此法分别在直肠前或后壁及左侧

  纵行折叠缝合松弛的直肠黏膜共3行。

  3.术中注意事项

  (1)在纵行缝扎黏膜柱时,要保持与直肠纵轴平行,间距要适当。

  (2)缝扎之柱状黏膜长度应依据排粪造影所测长度为标准,一般在7~8cm即可。

  (3)注射药物以低浓度大剂量为宜,即消痔灵1:1混合液。

  (4)注射硬化剂时,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正确掌握操作方法。

  4.术后处理同胶圈套扎术。

  (三)直肠周围注射术

  适应证:直肠远端或中段黏膜内脱垂。操作方法详见直肠周围注射。

  (四)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

  适应证:适于直肠远端内套叠即直肠黏膜内脱垂。

  (五)改良Delorme手术

  1.适应证适于直肠内脱垂,套叠深度达8cm以上者。

  2.术前准备

  (1)术前2d进流质或无渣饮食,术前1d禁食,只补液,术晨禁食。

  (2)术前2~3d服抗菌药物,如甲硝唑0.5g·3/d。

  (3)术前ld口服泻剂,如20%甘露醇250ml加生理盐水至750ml,频服。

  (4)术晨清洁洗肠(或大肠水疗)。

  (5)女性患者术前2日及术晨行阴道冲洗。

  (6)留置导尿。

  3.体位折刀位。

  4.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5.操作方法

  (1)用肛门直肠拉钩先将肛门直肠左、右牵开,于齿状线上0.5cm处黏膜下层注射1:20万U去甲肾上腺亲生理盐水20ml;前位、后位注射完毕后,再用肛门直肠拉钩上、下牵开肛门直肠,同法在左、右侧注入1:20万U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总量在80ml左右。

  (2)于齿状线上1~1.5cm处用电刀环形切开直肠黏膜。

  (3)用组织钳夹住近端直肠黏膜之边缘,并向下牵拉,然后用组织剪沿黏膜下层向上锐性游离直肠黏膜,显露直肠肌层.环形分离一周;游离直肠黏膜后,黏膜管游离的长度要依据术前排粪造影的直肠内套叠之总深度而定,一般在切口上6~15cm。

  (4)将分离后的黏膜下层做横向折叠缝合,一般用4号丝线缝合46针即可。如果将黏膜下的肌层做垂直折叠缝合,一方面加强盆底的功能,另一方面可减少肌层出血,同时消除死腔。

  (5)在距游离的直肠黏膜管最高点下方2cm处用电刀切除直肠黏膜。

  (6)用0号铬制肠线间断缝合,首先上、下、左、右各缝合4针,再在每两针之间间断缝合,针距为0.3cm左右。

  (7)吻合完毕后,肛管直肠远端放置包裹有油纱条的橡胶管。

  6.术中注意事项

  (1)本手术的难点在于游离直肠黏膜,游离时一定要在直肠黏膜下层进行,并可将左手示指伸入直肠黏膜管内,同时牵拉夹持直肠近端的组织钳,使被游离的黏膜管有一定强力,以利游离。

  (2) Delorme手术强调剥离黏膜为10~15cm,有时手术操作困难,黏膜容易被撕破,对重度脱垂者剥离15cm,一般剥离到黏膜松弛消失为止,如果过多剥离黏膜,可导致吻合处张力过大,发生缺血坏死,近端黏缩同液等严重并发症。

  (3)若合并直肠前突,在吻合直肠黏膜前,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两侧的肛提肌,加强直肠阴道隔。

  (4)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局部感染,因而术前肠道准备尤为重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止血,防止吻合口张力过大。

  7.术后处理

  (1)术后禁食4~5d.然后恢复正常饮食。

  (2)术后3d内给予止血药,如止血敏等。

  (3)术后5~7d给予抗菌药物。

  (4)术后2d拔除肛管。

  (5)术后4~5d拔除留置导尿管。

  (6)术后4~5d可给予润肠通便药物,如麻仁滋脾丸以协助排便,防止大便干燥。

临床表现

  分类:

  1999年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研讨会拟度的直肠内脱垂的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正常<3mm 3="" 15mm="" 16="" 30mm="">31mm或多处套叠或厚度>5mm。

  PeBcatori等(1999年)将直肠黏膜内脱垂分为3度:Ⅰ度直肠黏膜脱垂在肛管直肠环以上,Ⅱ度直肠黏膜脱垂在齿状线水平,Ⅲ度直肠黏膜脱垂在肛管水平。作者认为直肠黏膜脱垂的程度与症状有显著的相关性。

  临床表现:

  主要是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堵塞感,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常需用手指插入肛门把下垂的直肠黏膜推回去协助排便,排便时下腹与骶部疼痛,偶有血便或黏液便。晚期阴部神经受损,可有部分失禁。多数患者有长期便秘史,排便需数小时。因不脱出肛外不易早期发现,常延误诊断。

病因

暂无

诊断

  如有上述症状应行指诊,可感到直肠黏膜堆积而柔软和松弛;肛镜检查退镜可见直肠黏膜挤入镜筒,充血、水肿;但因指诊与肛镜检查时,多将套叠复位,诊断较困难,所以排便造影检查成为主要诊断依据。典型表现为直肠下段侧位片,用力排便时呈漏斗状影像,直肠远端及肛管上缘呈凹陷状,偶见骶骨直肠分离现象。动力学检查可有直肠感觉功能损害,内括约肌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