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全身疾病相关性聋 ?

    全身疾病因损害内耳血循环或毒性物质破坏内耳细胞,均可致聋。

治疗

暂无

病因

  病因

  有关全身疾病与内耳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1.高血压动脉硬化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血中脂蛋白过多,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或纤维蛋白原过高,致血黏稠度增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最易沉积于血管壁,可引起动脉硬化,致内听动脉供血降碍,内耳细胞变性。

  2.糖尿病

  据Kovar(1973年)对糖尿病患者颞骨病理检查发现,其小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内出血,螺旋神经节和蜗神经核亦可变性萎缩。

  3.肾病

  肾小球血管和内耳血管,两者在超微结构和对某些药物反应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能存在免疫学上的联系。肾功能不良,大量尿素氮、肌酸酐及其他毒素等在体内蓄积,可直接损害内耳细胞,低纳、低氧血症和肾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又可引起内耳代谢紊乱与出血,可导致感音性耳聋。此时如再使用耳毒性药物,便可加重中毒现象,特别是肾功衰竭者。有学者指出,耳聋是尿毒症的特征。在做肾病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木中,约1/6的病人将出现听力损害。家族性遗传性出血性肾炎-耳聋综合征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常伴有感音性耳聋,原因不明。

  4.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低可引起不同类型疾病,如克汀病、黏液性水肿、Pendred综合征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等。甲状腺功能低下除引起新陈代谢紊乱和降低外,并可使心排血量减少、血流迟缓、低血糖和高血脂等,使内耳代谢发生紊乱。

  5.血液病

  白血病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浸润、出血和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黏稠度高于正常7~8倍,血容量可增高1~2倍,可致血流滞缓,使内耳发生局部出血和血栓;镰形细胞性贫血可引起组织氧分压减少、营养缺乏和酸中毒而致聋。

  6.梅毒

  近70年来国际上广泛开始驱梅治疗后,此病已明显减少。胎儿或出生后即感染的早期先天性梅毒很少成活,晚期先天性梅毒多在5~25岁出现症状,90%发生眼的间质性角膜炎、脉络膜网膜炎和感音性神经耳聋。后天性梅毒二期多在染病后1~2年出现脑膜神经迷路炎,即急性脑膜血管性梅毒,可突然致聋,多伴有耳鸣、眩晕、面瘫和眼肌麻痹等。晚期脑脓肿病变使内耳骨质吸收,螺旋器破坏,可以累及耳蜗神经,但中段蜗管累及较晚且轻。

  此外,周身疾病可致聋者还有很多,如营养不良、胶原性疾病、Wegener肉芽肿和Cogan综合征。

诊断

  1.高血压动脉硬化病

  常从高音耳鸣开始,随之成为以高频为主的听力丧失,一般患感音神经性聋者达70%左右,老年后尤甚。

  2.糖尿病

  其早期即可引起小动脉硬化、闭塞和退行性变,同时伴有周围性神经炎和迷路炎、双耳听力下降、高频损失重,晚期病人亦有发生全聋者。

  3.肾病

  肾脏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常引起耳聋,它的特点是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同时伴有耳鸣及眩晕。

  4.甲状腺功能低下

  耳聋多为双侧进行性感音性或混合性耳聋,呈下降型听力曲线。据文献报道,甲状腺功能低下者,90%有听力减退现象。在胎儿或新生儿期甲状腺功能即低下,可致侏儒病。据王燕栖报告(1980年),严重缺碘区的正常儿童,部分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轻度听力延迟。

  5.血液病

  这些耳聋多是双侧性的,有的是渐进性或以突聋形式出现,常伴有耳鸣和眩晕。

  6.梅毒

  梅毒性耳聋多是双侧,以高频损害为主者占35%、低频损害为主者占20%,平坦曲线者占25%,全聋者占20%。有人将耳聋分为急性、慢性和类中风型三种。由于迷路骨炎导致骨质吸收,短骨环韧带松弛,使镫骨底板与其下的膨大球囊相接触。此时虽鼓膜无穿孔,但大声刺激或于外耳道施压,由于底板刺激球囊可诱发眩晕,即Hennebert征。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