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环孢素肾毒性?

  环孢素A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疏水性的环状肽,在进入细胞后与一种细胞溶质的亲免疫因子细胞溶质蛋白18或40结合成为复合物,抑制钙调节素的作用,从而减少细胞激酶的转录,特别是减少白细胞介素Ⅱ的转录,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环孢素作为肾移植后免疫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使急性排斥的发生率降低,但其急性和慢性肾毒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治疗

  治疗:

  1.急性肾毒与环孢素在血循环中水平相关,因而要密切监测药物的血浓度。

  对于同时服用肝细胞色素抑制药如地尔硫革,维拉帕米、氟康唑、酮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口服避孕药的患者以及患有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肝功能有波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2.一旦确定有慢性肾毒或慢性移植肾病,即应减少环孢素用量,使之达到较低的有效血浓度。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药有利于改善基质的沉积及纤维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肾功能异常。

  2.各种类型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如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镁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

  3.血栓性微血管病是环孢素引起的急性血管毒性的一个特殊类型,直接影响移植肾的存活,罕见而严重。表现为肾功能的急剧恶化,伴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一般需要停用环孢素。

病因

  发病机制:

  环孢素的肾毒性作用可以是急性或慢性。

  急性肾毒有剂量相关性,主要由于入球小动脉收缩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肾功能急性恶化,相对来说,是功能性的改变,在减少药物剂量后是可逆的。急性肾毒作用与血栓素、前列腺素、内皮素、氧化亚氮等表达异常,细胞内钙浓度变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交感神经超负荷,氧化应激伴自由基生成等有关。

  慢性肾毒常伴有不可逆的结构性改变,如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小动脉壁特别是入球小动脉壁的特征性退行性透明性变等。发病机制并非十分明确,TGF-β1的高度表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高活性,基质蛋白质的沉积是观察到的主要异常。

诊断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