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acute rhiniti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性疾病。俗称“伤风”或“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多见。

治疗

 急性鼻炎的治疗:

  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勿过度劳累或暴冷暴热,避免与传染病者接触等。鼻部有病变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应及早治疗。治疗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防止并发症,注意鼻腔通气引流,以促进恢复。

  1.全身治疗:缩短病程。(1)发汗,早期用可减轻症状,如生姜、红糖、葱白煎水服,口服解热镇痛药等。(2)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等。(3) 全身应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或可疑并发症时用。可采取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4) 其他治疗: 多饮水,清淡饮食,疏通大便,注意休息。2.局部治疗(1) 鼻内用减充血剂: 首选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亦可用1% (小儿用0.5%) 麻黄碱滴鼻液滴鼻。使黏膜消肿,减轻鼻塞,改善引流。此类药物连续应不超过7天,最长不超过10 天。滴鼻方法例如仰卧法: 仰卧,肩下垫枕,前鼻孔朝上,或仰卧头后仰悬垂于床缘外;坐位法: 坐位,背靠椅背,头后仰,前鼻孔朝上;侧卧法: 卧向患侧,头下悬垂于床缘外,此法适用于单侧患病者。体位取定后,经前鼻孔滴入药液。每侧3-5滴。并保持该体位2-3 分钟。此滴鼻方法适用于任何鼻腔和鼻窦疾病。(2)穴位针制,如迎香,鼻通穴。或作上述穴位按降,可减轻鼻塞。

临床表现

  急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伏期1-3 天。初期表现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和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和闭塞性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鼻涕变为黏液性、黏脓性、脓性。全身症状因个体而异,轻重不一,亦可进行性加重。多数表现全身不适、倦息、甚至头痛和发热(37-38度)等。小儿全身症状较成人重,多有高热(39度以上),甚至惊厥,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鼻腔检查: 鼻黏膜充血、肿胀,下鼻甲充血、肿以后逐渐变为黏液性、黏脓性,若无并发症,上述症状逐渐减轻乃至消失,病程约7-10 天。

病因

 急性鼻炎的病因:1.主要是病毒感染,继之合并细菌感染。

  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2.常见诱因

  (1)全身因素,如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内分泌失调及全身慢性疾病等均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2)局部因素主要由于鼻部慢性疾病,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

诊断

  急性鼻炎的诊断要点:

  1.病史

  有受凉、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及全身慢性疾病和居住环境不良等;能致鼻部通气受阻,使病原体易于增生的因素,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和慢性扁桃体炎等。

  2.注意各分型期 症状的判断。

  (1)初期(前驱期)

  约1-2天,多表现为一般性的全身酸困,鼻及鼻咽部发干灼热,鼻黏膜充血、干燥。

  (2)急性期(湿期)

  约2—7天,渐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喷嚏和鼻腔发痒,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充满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可转为脓样。全身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胀、头痛等。

  (3)末期(恢复期)

  鼻塞逐渐减轻,脓涕减少,若无并发症,数日后可自愈。

  有急性鼻炎的症状出现,应予注意。在这些疾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