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微课堂~肝胆篇:药物性胆结石



概述

临床上病人因为上腹部疼痛、不适进行腹部B超检查时,发现有胆囊结石(胆囊内有强光团伴声影的声像图改变),过段时间再次复查B超发现胆囊是正常的,结石消失了。仔细询问病史发现,这些病人第一次行腹部B超检查前使用了头孢曲松钠,而第二次进行腹部B超检查时头孢曲松钠停用至少三天。这就是药物引起的假性胆囊结石。除了头孢曲松钠,能引起药物性结石外,还有一些抗凝药、潘生丁、环孢菌素、避孕药等亦可引起。

1988年,Schaad等首次报告注射头孢曲松钠诱发可逆性胆结石,并将其称之为假结石症(pseudolithiasis)。,Bor等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年龄为1个月~17岁的38例患儿中,头孢曲松钠治疗10天后的超声检查显示,11例(28.9%)发生胆石病,3例(3.9%)发生胆囊泥沙,这些患儿有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个别病例延迟至用药后60天结石方消失。研究者认为头孢曲松钠导致胆石病并非少见。

同年,Acun等也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纳入接受头孢曲松钠的35例患儿,剂量为100 

mg/(kg?d),滴速为20~30滴/分,疗程5~14天。在第4~9天,超声检查显示5例胆囊和尿路沉淀物,3例胆囊结石,1例胆囊泥沙,还有1例并发胆囊结石与膀胱泥沙。所有患儿在停药后7~19天完全缓解。

病因

1,应用头孢曲松钠后,在体内以原型排除体外,其中40%经胆汁和肠道排泄。在某些结石易发人群中,其胆酸池中胆固醇处于高饱和状态。胆汁中该药浓度增加并与胆酸结合,致胆酸池失去平衡,容易结晶形成结石样团块,B超检查时表现成胆囊结石样影像。停用该药后,胆囊中的胆酸池又恢复平衡,结石影也就逐渐消失了。因而被称作“可逆性结石”。  

2,潘生丁该药绝大部分从胆汁排泄,长期服用该药可以形成不溶性物质沉淀于胆囊胆汁中,促使胆石的形成。 

3,雌激素有些孕妇长期大量服用避孕药,而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有些妇女绝经后也需要补充雌激素,雌激素能直接影响肝胆功能,可使胆汁合成减少,胆固醇分泌增多,同时影响胆囊的收缩和排泄胆汁的功能,容易形成胆结石。 

停用该药后,胆囊中的胆酸池又恢复平衡,结石影也就逐渐消失了。因而被称作“可逆性结石”。 

临床表现

同普通胆结石

超声表现

结石发生快,溶解消失也快。最快出现是在给药后第2天,最快消失是在用药后第11天。

结石一般直径较小或呈泥沙样(sludge)。

是否发生结石决定于药物本身的特性,且与剂量、疗程相关。

结石的主要成分是头孢曲松钙,还有少量胆固醇和胆红素。 

有些病例胆、肾结石同时发生。

不仅小儿多发,成人也有发生。'

患者常伴有胆囊炎或肾孟肾炎及其他症状,尤其是高胆红素血症。

典型病例

30岁女性患者,腹痛半天,晚上急诊来查,前几天有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史(头孢曲松钠)。

超声提示:胆囊内可见大小约20x6mm强回声团,伴声影,可移动。

 

近两周后复查,胆囊内未见明显强回声团。

今日餐后再次复查(顺便),未见明显异常。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