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16种药时不能饮酒,严重可危及生命!



马先生因细菌性痢疾用抗菌药头孢曲松输液,药师提醒他不能喝酒。晚上,马先生跟朋友外出,忍不住喝了一杯啤酒,马上出现满脸通红、呼吸急促、眩晕、心慌、头痛、恶心等症状,朋友赶紧送他去医院。医生说这是由于头孢类抗菌药与酒发生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双硫仑样反应”。

酒是一种含乙醇饮料,有抑制中枢、扩张血管等作用,甚至可以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特别提醒患者酒前酒后需慎重服药,下列药物不宜与酒服用:

1 解热镇痛药

酒(包括含乙醇的中成药如国公酒、参茸精、藿香正气水、骨刺消痛液等)与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类同服,可重诱发溃疡后引起急性出血性胃炎,加重胃出血的危险性。酒能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抗感冒药多含有此药,因此在服用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时禁止饮酒。

2 镇静催眠药和抗过敏药

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安定、硝西泮、利眠宁、三唑仑等精神安定药,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如与酒同服,轻则使人昏昏欲睡,重则使人血压降低,呼吸抑制而死亡。这类药物多用于抗过敏、止吐、镇静或感冒咳嗽,有些药还属于非处方药,所以自己服用这些药物时应谨慎。

3 抗菌药物

如头孢类抗菌药、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氯霉素、酮康唑、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可抑制乙醇的代谢,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由于乙醇在体内代谢又有一个过程,故喝酒的人应在服药前2日禁酒,直到停药7日后方可解禁。

4 抗心绞痛药

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服用时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5 降压药

乙醇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有报道称,有患者服用胍乙啶等有较强降压作用的降压药时饮酒,引发低血压,突然摔倒,导致骨折和脑溢血。如果饮酒过多又服用较大量的降压药,常常会出现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6 抗抑郁药

如丙咪嗪和多噻平等。若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镇定作用,从而降低药效,还可导致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使小肠蠕动减弱,甚至发生肠麻痹。

7 抗结核药

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损伤肝细胞。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会增加乙醇的肝脏毒性,引起黄疸及肝功能减退。

8 洋地黄类药

如地高辛等,会增加机体对该类药物的敏感性,导致洋地黄中毒。

9 平喘药

乙醇可使平喘药茶碱的吸收率增加,及茶碱缓释片中的缓释剂溶解,从而失去缓释作用,使得缓释体中的药物迅速释放而增强药效。

10 助消化药

酒类的蛋白变性作用能使消化酶失活,可使一些药物失效,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酶片等。因此有服此药的人应避免饮酒。

11 止血药和抗凝血药

酒可扩张末梢血管、抑制凝血因子,与止血药维生素K、安络血等相互对抗。乙醇可影响香豆素等抗凝血药对肝脏酶类的竞争,从而使其抗凝血作用增强,导致药品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

12 利尿药

如依他尼酸、呋塞米、双氢氯噻嗪等。它们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服用利尿药的同时如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使人出现头晕、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

13 维生素类药

饮酒会使维生素A、D、叶酸、烟酸、B族等维生素类药吸收显著减少,影响疗效。

14 雌激素类药

妇女服用雌激素类药后饮酒,其肝脏分解激素的速度延缓,从而使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在数小时内大幅度增加。经常饮酒,会使其他雌激素长期处于过高水平,使乳腺癌发病危险性增加。

15 抗震颤麻痹药

金刚烷胺与乙醇合用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头重脚轻、晕厥、精神混乱及循环障碍。乙醇与安坦合用可加强安坦的镇静作用。乙醇与溴隐停合用可增加溴隐停的吸收,影响其在肝脏代谢,出现溴隐停中毒症状,恶心、低血压、腹部不适、昏厥甚至休克。

16 降糖药

乙醇具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而降血糖药也主要作用于这些环节。酒后服降糖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此外,酒后服用苯乙双胍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引起乳酸中毒。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