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病

    人类祖先在长期的生存和自我保护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认识了药物,并形成一套极为完善而又独特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对中药治病之原理,古人是这样认识的,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一种偏性(毒),而治病要依靠药物的偏性(毒),才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清除病因之目的。如《景岳全书?类经》所载:“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偏也。盖气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改邪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中药治病原理的探讨已由宏观达到微观。人们对众多的中药进行理化分析,并将所含各种化学物质概括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甙类等),辅助成分(如酶类)和无效成分(如淀粉、杂质等)三大类。其中有效成分能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人体机能。辅助成分虽然没有明显的疗效,但可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和药物之间成分的转化。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如麻黄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等成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或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之功,故能止咳平喘;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刺激汗腺分泌,故可解表发汗。黄连主要含小檗碱(又称黄连素),而小檗碱具有很广的抗菌范围,尤其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更为有效,因此是治疗痢疾和肠炎的首选药物。

    综上所述,中药之所以能治病,就是利用其中所含的各种化学成分,这同古人所认识的药物偏性(毒)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对中药治病原理的探讨将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