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之二

儿童哮喘防治策略  

  目前,国际上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哮喘的防治指南和策略,不同国家也针对本国情况发布了相关指南,我国在2008年制定了《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

  (1)儿童哮喘治疗的目标

  ① 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发作;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2)防治原则

  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包括:①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②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注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不可忽视非药物治疗如哮喘防治教育、变应原回避、患儿心理问题的处理等在哮喘长期管理中的作用。

  (3)长期治疗方案

  根据年龄分为≥5岁和<5岁儿童哮喘长期治疗方案。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儿,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选择第2级、第3级或第4级治疗方案。在各级治疗中,每l——3个月审核1次治疗方案,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适时适当调整。如哮喘得到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剂量。如部分控制,可考虑升级治疗以达到控制。但升级治疗之前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变应原回避和其他触发因素等情况。如未控制,升级或越级治疗直至达到控制。在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中,除每日规则地使用控制治疗药物外,应根据病情按需使用缓解药物。

  (4)急性发作期治疗

  主要根据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对初始治疗措施的反应,在原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危重哮喘患儿应置于良好的医疗环境中供氧,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92以上,以便进行心肺监护,监测血气分析和通气功能,对未作气管插管者,禁用镇静剂。

  (5)患者教育

  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防治教育与管理,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哮喘的临床控制。哮喘防治教育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最基本的环节。2012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发布,共识提出,患儿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均应接受哮喘治疗教育,并与哮喘健康教育使者共同合作,以优化哮喘的管理。哮喘控制的客观评价手段是肺通气功能及峰值流速的测定。有条件者可以每3个月做1次肺功能测定,年龄≥5岁的患儿可以每天坚持峰值流速测定并记录。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和哮喘控制调查问卷等经临床验证的哮喘控制工具可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并可作为肺功能的补充。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