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五福六极”养生

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养生书籍,莫过于《黄帝内经》。它教人们通过生活管理,进行自我维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天年。养生并不复杂,也没那么神秘,今天,与大家一起去探讨《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奥秘。

"五福六极"是养生的目标

"五福"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在《尚书?洪范》中,周武王代替殷商后,想把国家治理好,就问叔叔箕子:"怎样使天下人安定呢?"箕子说:"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五福:一曰寿(百姓健康长寿),二曰富(百姓富起来),三曰康宁(健康安宁),四曰行好德(道德),五曰考终命终(自然老死)。其中有三样涉及健康。

六极:一曰夭短折("夭"就是夭折,"短"是短命,"折"是意外死亡),二曰疾(疾病),三曰忧(忧虑),四曰贫(贫穷),五曰恶(恶事),六曰弱(弱小)。这六样也和生命健康有关。

可以说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提倡健康是人幸福重要的指标之一,养生也要针对这些指标。

想长寿,生活习惯最重要

《黄帝内经》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篇幅,衡量养生效果,首先要看寿命。

七十古来稀,而古代要求更高。《黄帝内经》说的"活百岁"是120岁,按照《左传》来说,上寿是120岁,中寿是100岁,下寿是80岁,人们长寿的最低标准是80岁。按照五运六气的理论,人应该活120岁。

在寿命长短的决定性因素中,生命遗传占15%;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好坏决定了8%;经济条件占10%;另外60%取决于生活习惯。

所以说,想长寿,最好、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抓好这60%。所以,各国的养生家也都研究怎样管理好这60%,中医养生基本上也是着手这60%。例如抽烟、喝酒都是伤害健康的,过饱、过饥也不好,应该保证白天晚上睡眠有规律,心态好等等。

儒家养生讲究慈、节、和、顺、合

中国有很多养生学派,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大派各有各的养生理论,也有很多共性。儒家讲究五个字:慈、节、和、顺、合。

慈:指多做善事,心态平衡。

节:指生活要有规律。不能白天干晚上的事儿,晚上干白天的事儿。另外,还有节欲的意思,指性生活要有节制。

和:指要合群,要和大众一致起来,要平和。

顺:指要顺应自然的规律。现代人夏天热到北方去避暑、冬天冷去海南温暖,这种生活方式是中医不主张的。中医认为,接受本地的气候,有益身体的适应力。

合:指天人合一。人要与天的节奏一样,甚至吃的东西也要和天地间的物产一样。尽量少吃反季节蔬果。因为反季节蔬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点颠倒阴阳,比如冬天吃西瓜,会对阳气有损伤。

而道家主张"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强调无为,更强调静,静和动是相对的,它不提倡过强的运动和经常性的强化运动。佛家讲究坐禅,讲究出世,出世也是为了静,坐禅也是静。另外,它强调修,即修养、修炼。中国的养生三大派都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能,不伤害人,在这方面是一致的。

最经典的中医养生主张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的养生主张认为,要保命全形、天人合一,固护正气、强筋健骨,防治一体、修身养性,寓养于乐、与传统文化相通。

1.保命全形,天人合一。"保命全形论"意思是人来到世上很不简单,应该临死前一点伤疤都没有,整个形体都是完整的,有一点疤痕都不好。人的最高目标就是保命全形。

另外还要求天人合一,人的生命、生活节奏和天地之间的节奏是一样的,从这一点来说,夜班就很损伤身体,长期上夜班应该适当调整。

2.固护正气,强筋健骨。强调增强正气,也就是免疫力、适应能力、体力。这才是养生最关键的地方。

中国人讲究练筋骨,中医理论肝主筋骨,肝主生机,生命是由肝决定的,所以说抻筋能增强身体机能。

3.防治一体,修身养性。防和治是一体的。养生不光是练身体,还得讲究道德,和养性配合在一起,不能性格粗暴。

4.寓养于乐,与传统文化相通。把养生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当成一件苦差事,平常就要养成好习惯。

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要把养生完全融入到生活和文化中,比如吃饭要有讲究,不吃过盐、过刺激的东西;比如把书法、画画、唱歌当成养生,闲适,心情愉快。另外,散步也是一种养生手段。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