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诊治问答

    问1:带状疱疹是如何发病的? 
    答: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第一次感染后,在儿童期可引发水痘;以后很多年中,该病毒以静止状态潜伏于颅神经或脊神经的背根神经节,并且可再度活动引发带状疱疹。 
    问2:造成病毒再次活动的相关因素有那些?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介导的免疫能力下降、药物或者疾病引发的免疫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宫内感染或婴儿时期患水痘。 
    问3:带状疱疹的临床过程是怎样的? 
    答:临床过程可简单分为前驱期、疱疹期、恢复期和后遗症状期。前驱期即全身和局部感觉异常症状,此期不同的病人轻重和时间有所差异,一般1-6天;接下来就是疱疹期,局部皮肤可出现不规则红斑或粟粒样丘疹、小的疱疹,短期内即可变成表面发亮的水疱群,周围有红晕,沿着神经支配区分布,多见单侧性发生,腹背面疱疹常常先后由近向远分批发生,偶尔可同时发生,早期疱疹可独立分布,后期有时可融合成大片皮损,处理不当发生混合感染则皮损更明显,此期约2-3周。恢复期根据机体状况而异,一般1-6周,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强,疱疹群局限且范围小,则短期内即可恢复,往往在疱疹成熟后即逐渐消退、结痂并脱落,同时主要症状消失,仅遗留局部色素改变;反之或再加上发生混合继发感染,恢复时间自然延长。后遗症状期临床上差异更大,多数病人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再经过10周左右的康复,疼痛和其他不适感觉逐渐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而部分病人则进入后遗痛期。 
    问4:带状疱疹疼痛性质是怎样的? 
    答:约有90%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会有疼痛,而且与其他类型的疼痛相比较更具临床特征性的表现,即是程度剧烈。大多数病人为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伴随持续性烧灼痛,也可为仅有发作性痛;部分病人可表现为针刺样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病人的日常生活明显受影响,尤其夜间睡眠障碍,虽然病人疼痛程度可有差异但多数病人均苦不堪言。极个别病人仅有持续性酸痛而缺乏典型的神经痛。 
    问5:如何诊断急性带状疱疹? 
    答:根据急性带状疱疹的特征性疼痛和典型的疱疹分布的临床特点,急性带状疱疹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在前驱期和疱疹前期诊断有时困难,临床上有时需要与单纯疱疹区别,后者多发生皮肤和粘膜交接处,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最主要的是疼痛不显著。而如果是微皮损和无疱型带状疱疹则诊断较为困难。 
    问6: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答:带状疱疹中10-15%的病人会出现后遗神经痛。年龄大于50、60、75岁的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可能性分别为40%、50%和75%。大部分患者疼痛可在一年内消散,然而疼痛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些患者疼痛会伴随其一生。因此,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最易致残的并发症。 
    问7: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有那些方法? 
    答:(1)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因治疗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干扰素、口服中、西药物等能不同程度抑制病毒,促进病人的康复,及时、有效的足量用药有时能降低后遗痛的发生率。 辅助药物:辅助药物的使用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免疫佐剂、维生素类及使用抗生素类,如地塞米松、强的松、聚肌胞、左旋米唑等。
    (2)光疗:光能对人体产生许多有益的作用,所以能对一些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目前人们所使用的光疗就是成功应用的例子,临床常用的有红外线、紫外线和激光,它们对人体的共同作用均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和热能的形式进行的,光疗中使细胞吸收光能并在局部产热,使患区血供增加,促进细胞的代谢。
    (3)硬膜外腔注药:  硬膜外腔是介于黄韧带和硬脊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充满了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根和脂肪。注入药物后可直接作用于AHZ病人受累的组织和神经,临床可取得及时、满意的止痛效果,并能缩短病程,促进AHZ的康复。
    (4)椎旁注药和交感神经阻滞:通过椎旁在神经根周围注入治疗药物或者使用相应的交感神经节段阻滞也能用于AHZ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同样满意,只要部位准确,能够取得和硬膜外腔注药同样的效果,但临床技术操作要求也较高,务必小心,严防并发症。
    (5)血清抗体和疫苗:目前在国外已经生产了无活性水痘疫苗,据说很受欢迎,这种前景是令人鼓舞,可能会大幅度降低AHZ的发生率,但近期内是不可能普遍应用于临床的。另外AHZ康复期病人的血清抗体可有效抑制VZV的增殖,缓解病情并促进病人的康复。 
    问8:目前带状疱疹性疼痛有什么新进展?

    答: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国内外尚无根治的方法。对于这种顽固性神经痛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