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个子矮小怎么办?这些是家长需要知道的事

根据抽样调查,我国儿童矮身材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身材人口中,4-15岁的患儿约有700万,但因“矮身材”就诊的患者每年不到30万,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90%的身材矮小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或缺乏领导力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因此,如果家有“矮身材”儿童或者对孩子身高有疑问,家长们因尽早至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孩子是否需要治疗。千万不能一味的迷信晚长,因为一旦骨骺闭合,身高也就停止生长了。 骨龄决定身高增长潜力 骨龄是指骨骼的年龄,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骨龄和实际年龄并非一一对应,年龄+-1岁为骨龄的正常范围。通常来说,女孩骨龄大于15岁,男孩骨龄大于17岁, 骨骺基本闭合,身高停止生长。因此,骨龄决定了孩子的生长潜力和最终身高。 引起矮身材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 1.内分泌性矮小:包括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常见)、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等。 2.骨疾病性矮小:各种骨、软骨发育不全等。 3.营养、代谢性障碍矮小:个体有慢性疾病、营养障碍、尿崩症、糖尿病等。 4.精神社会性矮小:精神障碍可能影响身高。 5.染色体异常的矮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Silver-Russel综合征。 6.小于胎龄儿出生后持续矮小 7.其他原因:家族性矮小、体质性青春延迟症等。 矮身材孩子的内心世界 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 由于生长速率与心理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情绪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出现患得患失。在日常生活中,有绝大多数的患儿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惭形秽,往往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和缺乏自信。走在大街上如果碰到高个子的人,仍然会有些轻微的恐惧;因为自己长得弱小,所以很缺乏安全感,怕被欺负。 抑郁 儿童抑郁症集中在6-12岁,小年龄矮身材儿童的抑郁症发生率与健康儿童相似,但大年龄的矮身材儿童抑郁症发生率达72.92%。 交往不良,向社会退缩 学龄期患儿,由于矮小,怕遭同学讥笑,而耻于与人交往,产生压抑、退缩而变得孤立、离群,同学之间关系较差,并经常有违纪行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学习。其身体外形较同龄人幼小,常受家长的过分保护,往往缺少与他人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机会,导致其在集体生活和社交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存在自我封闭现象。 性格内向,心理自卑 因身材矮小,不能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又渴望身体矮小得到补偿,而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从而进一步导致孤僻性格的形成,90%以上的患儿有较为强烈的自卑心理。 影响家庭关系 矮小,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心理负担,容易让孩子自卑,性格产生扭曲,与父母有隔阂,甚至会责怪父母。 生活中孩子的长高常识 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督促孩子每天良好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特别要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以求最佳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蛋白质缺乏会直接影响身高增长,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如锌、铁和B族维生素 在动物性食物中较丰富,缺乏这些营养素也容易造成孩子身材矮小。而钙、磷元素以及维生素D作为骨骼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身高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充足的蛋白质;适量的各种肉类、谷类及水果蔬菜,将有利于儿童的生长。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督促孩子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 20-40分钟为宜,运动类型以有氧运动为主,如:跳绳等纵向的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督促孩子每天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体内生长激素和其他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处于最佳的分泌和发挥功能的状态。 然而,按照科学的规律来养孩子固然重要,但孩子若是确实属矮小症,则请尽早就诊,评估后制定干预策略,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