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是指因皮脂腺导管堵塞、腺体内分泌物聚积而形成的囊肿,又称粉瘤。是体表最常见的上皮性囊肿。囊肿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与皮肤粘连。可为单发,也可数个融合在一起。可合并感染。单个较小的阴囊皮脂腺囊肿可无需治疗,较大者应手术切除。手术宜将包膜完整切除,否则易复发。

治疗

  皮脂腺囊肿的治疗概要:

  皮脂腺囊肿以完整摘除为原则。用连续CO2激光,3~5W,或脉冲C02激光。应先控制炎症,后期再手术。局部合并感染者应控制感染后行手术。伤口保持清洁并观察。


  皮脂腺囊肿的详细治疗:

  治疗对策

  (一)治疗原则

  以完整摘除为原则。位于颜面部者如近期有感染,应在炎症完全消退后进行。因囊壁多甚薄弱,在剥离过程中易破裂,内容物溢出,囊肿瘪陷,难将囊壁完整剥除,囊壁残留易致复发,应尽量避免。

  (二)治疗方案

  1.激光治疗

  用连续CO2激光,3~5W,或脉冲C02激光,能量密度2.0~3.0J/cm2,在肿块表面皮肤上打一小孔,挤出内容物,血管钳钳出囊壁。创面压迫半小时即可。术后外涂2%的碘酒或莫匹罗星(百多邦),每次涂药时轻轻挤压创面,如有分泌物,应尽可能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保持刨面清洁干燥。

  2.手术摘除

  沿皮纹梭形切开皮肤,细心分离,尽量完整切除囊肿,以免残留囊壁,引起复发。如就诊时存在红肿等感染表现,应先控制炎症,后期再手术。

  (三)术前准备

  l.需排除常规的手术禁忌证,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

  2.术区清清洗、备皮。

  3.局部合并感染者应控制感染后行手术。

  术后观察及处理

  (一)一般处理

  伤口保持清洁,颜面部张力小的部位5~7天拆线,张力大的部位7~10天拆线。

  (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术后

  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感染迹象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临床表现

  症状

  囊肿可以很小,出现在身体征何部位,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面部,最常见于头皮、双耳、背部或阴囊。囊肿多为单发,体积大小不一, 小者如豆粒,大者直径可达7~8cm。呈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较硬并能在皮肤内移动,一般没有疼痛。 皮脂腺囊肿呈浅黄色或肉色,表面皮肤上有时可查到一个开口小孔,挤压时有少许白色粉状物被挤出。囊肿可存在多年而没有自觉症状。有时可能感染。

    病变可单发,偶或多发。数目特别多者称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或称皮脂腺囊肿病。

病因

  病因

  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并非真性肿瘤。

诊断

  诊断步骤

  (一)痛史采集要点

  皮脂腺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时期较为多见。可见于身体征何部位,以头面部多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囊肿位于皮肤浅层,呈圆形部分膨出皮面。囊肿表面的皮肤因受不断增大的肿物的逐渐压迫而日显薄弱、平滑光亮,因皮肤与囊肿间有腺体的导管相连而不能推动;中央部偶见有如脐状凹入小窝,即为导管开口所在。导管口有少许黑色痂皮堵塞的小囊肿称为“黑头粉刺”。肿物光滑、质软或稍有张力,无波动感。虽与表层皮肤枯连,但基底活动。囊肿体积大小不等,常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以至破溃,可见有皮脂随脓液排出。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

  无特殊。但对于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排除内分泌疾病。好发部位 多发生于面、前胸、背部和阴囊等处。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如手术范围较大者,需在术前行血常规和术前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检查。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行相关的内分泌系统的检查。

  (2)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行B超检查了解囊肿性质。

  诊断对策

  (一)诊断要点诊断较明确。一般不需要手术活检,可完整摘除后送病理检查。

  (二)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是一种由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属错构瘤。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又称外伤性表皮囊肿。常由于外伤时异物刺入,皮屑经创道进入皮下,缓慢生长而形成囊肿。由于发现时常与外伤时间相隔数年,患者可能无法追忆相应的外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