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

  同遗传性隐性多囊性肾病一样,过去以年龄划分为成人型并不确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尽管多发病于30~50岁之间,但新生儿也有发病的,是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占欧美血透病人的9 %~19%,发病率欧美为1/500~1/1000,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致病的基因有2个,分别位于16号和4号染色体,患者常伴肝、脾、胰腺囊肿等,多为双侧,男女发病率相同,早期诊断治疗和防治并发症使预后明显改善。

治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治疗:

  男性患者的肾脏较女性更易受损害,亦更早发生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引起肾脏受损并致心脏病,亦有可能脑出血,所以及早控制高血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治疗方法不理想,一般患者可正常生活,如果出现尿毒症即作相应治疗。囊肿去顶术后的效果有争议。有报道去顶术可改善功能,延长生存期,延迟肾衰发生;囊肿穿刺加或不加硬化剂或腹腔镜去顶术起一定效果;另有报道囊肿去顶术致肾功能恶化。毫无疑问,晚期囊肿去顶术减压无治疗意义。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采用血液透析,条件许可者可作同种肾移植术。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上尿路感染,分实质和囊性感染,实质感染较囊性感染的治疗容易,合并上尿路结石和血尿者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临床表现:

  由于发病年龄、程度和过程不一致,所以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新生儿多表现为巨肾,疾病严重时可发生呼吸抑制,1岁以后发病的小孩其症状、体征与高血压和巨肾有关,现在通过超声监测DPK家庭,可确认无症状的肾囊肿小孩。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典型的症状或体征多在30~50岁之间出现,如腰背部或上腹部疼痛,显微或肉眼血尿、胃肠道症状、尿路感染,合并结石者出现相应症状。较血尿而言,高血压更易成为首发症状,60 %的患者肾衰之前出现高血压,约10 %~40 %病人有berry瘤,9%蛛网膜下腔出血。

  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现临床症状时,常见双侧囊肿,单侧只占10 %.有不少病人伴其他器官囊肿,如肝脾和胰腺囊肿。

病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病因:

  囊肿先天形成的理论不少,均认为小管上皮细胞增生是囊肿发展的主要因素,小囊随液体增多而增大。肾脏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肿,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乳头和锥体不易辨认,肾盂肾盏变形,可见继发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由于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压迫肾实质,进一步发展可致肾功能衰竭。

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诊断检查:

  此型多囊肾发展到一定程度,其诊断较易,腹部平片示肾影增大,外形不规则;静脉尿路造影示肾盏变形延长,双肾肿大;B超检查双肾为较多的暗区;CT除显示双肾增大外,可见多发性充满液体的薄壁囊肿。1970年之前,25岁前诊断DPK不易,采用超声后诊断率达85 %,如今基因用于诊断,准确率为10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鉴别诊断:

  注意与肾积水、肾肿瘤等疾病相鉴别,由于50%的成人患者其小孩可遗传获得此病,所以其下一代应作B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