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 RPK)过去常称为婴儿型,以年龄划分并不确切,因为此类型可在成年后出现。约4 000个新生儿中出现1例,50%的患儿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天便死亡,部分可成活到儿童时代或成年。

治疗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的治疗:

  目前没有治疗RPK的有效方法。能生存下来的小儿需治疗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等。门脉高压可通过左肾静脉与脾静脉端侧吻合治疗,但往往受肾功能衰竭等限制。有些病人最终得接受血透和肾移植。

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的分型:

  Blyth和Ockenden将RPK分为四型:胎儿型、新生儿型、婴儿型、少年型,所有病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肾脏巨大,切面呈蜂窝状,远端集合管和肾小管呈梭形囊性扩张,呈放射状排列。发病类型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同。胎儿型于胎儿期死亡;新生儿型1岁以内死亡。婴儿由于肺发育不良而表现呼吸抑制。出生时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的患儿2个月内常因为肾衰或呼吸衰竭而死亡。新生儿期少尿,生后数日贫血、失盐等;幼儿和少年可出现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儿童期由于肝纤维化致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脾肿大。出生时血肌酐、尿素氮正常,随后升高。

病因

暂无

诊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的诊断检查:

  除依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外,还有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超声显示肾脏增大,肾实质回声增强或与肝脏回声相同。诊断有疑问时可借助CT检查。静脉造影显示造影剂在皮髓质囊肿内滞留,为不规则斑纹或条纹状影像,在集合管内滞留成放射状影。注意与双肾积水、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相鉴别,有报道新生儿一过性巨肾被误诊为RPK。当怀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时,必须寻问家族病史,并作遗传学检查。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