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咽干 ?

    咽干即咽喉部干燥,又称嗌干,常与口干并见,为风火燥热侵袭,阴血津液亏损所致者。以咽干为主症的咽喉病症,常伴咽部不适、梗咽不利及异物感,主要见慢性喉痹(相当于慢性咽炎)。慢性喉痹以咽喉干燥微痛,局部不适,咽部黏损黯红。咽后壁淋巴滤泡突起,甚或咽部黏膜干萎为主要临床特点,可以和梅核气,慢性乳蛾相区别。

治疗

  【证治方药】

  (一)阴虚

  1,临床表现:咽喉干燥而少饮,灼热隐痛。时有痰涎,异物粘着感,但吞咽无碍。咽痒作咳,午后加重。午后红,手足心热。脉细数,舌红而干。

  2、病因病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而咽喉干燥,咽痒作咳。

  3,治法:补阴养肺。生津润燥。

  4,方剂: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加减。

  药物:生地15g,麦冬15g,玄刍15g,浙贝母10g,丹皮10g,赤芍10~12g,薄荷6g,桔梗10g,甘草6g。

  方义:生地、麦冬、玄参养肺清热,丹皮、赤芍凉血清热,桔梗、甘草利咽,浙贝化痰,薄荷疏风清热。

  加减:有痰诞、异物粘着感,加半夏、陈皮化痰:咽痒作咳,加桑叶、杏仁润燥。

  5,变通法:若见肾阴虚者,则用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亦可与上方交替应用。

  (二)气虚

  1,临床表现:咽喉微干微痒微痛,时欲温饮而不多,上午及过劳加重。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舌淡、脉虚。

  2,病因病机:脾胃气虚,津液不布,咽喉失于润养,故咽喉微痒微痛,时欲温饮而不多,上午及过劳加重。

  3,治法:益气健脾,升清生津。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药物:生黄苠15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麦冬15g,五味子Bg,当归10g,升麻3g,柴胡3g,甘草6g。

  方义:黄芪、白术、党参健脾益气,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气,当归和血润燥,桔梗、甘草利咽,升麻、柴胡佐黄芪、白术、党参以升清阳。

  加减:口干咽燥甚者加石斛、沙参,玉竹、芦根生津增液。

  5,变通法:气虚而见湿热、阴虚,可用清燥汤(《脾胃论》)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猪苓、茯苓、泽泻、麦冬、五味于、生地、当归、升麻、柴胡、苍术、甘革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养阴生津。

  (三)阳虚

  1,临床表现:咽喉干燥微痛,不欲饮或欲饮热而量不多,有异物梗阻感,上午加重。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耳鸣目眩,大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2,病因病机:阳虚而火不归原,无根之火客于咽喉,上热下寒而致。

  3,治法:补肾温阳,引火归原。

  4,方剂: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淡附于3g,肉桂3g,熟地10g,山萸肉l0g,牛膝15g,泽泻10g,茯苓

  10g。

  方义:附子、肉桂温阳而引火归原,熟地、山萸肉补肾而治病本,泽泻、茯苓淡渗,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口干甚可加沙参、石斛养阴生津,形寒便溏加党参、黄芪健脾益气。

  5,变通法:脾肾虚者可用五福饮(《景岳全书》)加减,药用熟地、当归、党参、白术、淡附子等,补脾肾而温阳气。

  【医家经验】

  干祖望治疗慢性咽炎经验

  慢性咽炎,历来均以滋阴降火论治,余认为临床上以脾虚阴火证为多。或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或长期药不对证,或为抗生素滥用,而伤脾胃元气,致成真寒假热之脾虚阴火证。治宜甘温药为主,补脾益气升阳,取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扁豆、升麻、桔梗等。[陈国丰,干祖望论虚火喉痹中的脾虚阴火证,中医杂志,1996,37(3):153~154]

  【简易方药】

  1,银花15g,菊花12g,桔梗、麦冬、玄参各l0g,木蝴蝶3g,甘草6g,胖大海3枚,每日1剂,水煎服。适于阴虚热甚者。

  2,白术、茯苓、陈皮、香附、小茴香、乌药、桔梗、射干、山豆根、知母各l0g,牛蒡子、半夏各12g,木香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适于气郁痰凝与情志有关者。

  【评述】

  本症以补虚为主,避免过用苦寒、滋腻,以免损伤脾胃。又,各证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者,可结合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之剂,如丹参、赤芍、郁金、川芎、浙贝、牡蛎,玄参等。肺肾阴虚可用百合固金汤,金水相生,阴复火降,药如百合、生热地,麦冬、沙参、玄参、天冬、玉竹、枸杞等。

  又,如属慢性咽炎者,当结合局部检查和主要见症,进行辨证。如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为痒、堵、干、痛。痒者为风,当疏风止痒,堵者为气机不利。当疏理气机:痛者为火热毒盛,当清热解毒:干者为虚,阴虚当以滋阴降火散结,气虚当以补脾益气升阳。

病因

  风热袭肺咽干与燥热伤肺咽干:二者皆属于热,以致肺气不得宣降。但其病因病机不同,风热袭肺咽干,因风热之邪、或风寒郁久化热所致:燥热伤肺咽干则为燥热之邪耗伤肺津。其症状各有特点:风热袭肺咽干多口渴欲饮,咳嗽痰黄,并伴有咽喉疼痛等症,而燥热咽干以干燥为主症,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少痰。

  脾胃热盛咽干与肝胆郁热咽干:二者咽干皆为实火。盖脾胃二经均循行于咽喉,若脾胃素热,或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皆能使脾胃之热上炎于咽喉,而致咽干,并有脾胃热盛之证(烦渴欲冷饮,口臭,胃脘灼热疼痛等),当清泻脾胃之火,宜清胃散加减。而肝胆郁热咽干者。则因肝胆主升发,性喜条达,常易郁而化火,上蒸咽喉。

  肺阴虚咽干与肾阴虚咽干:肺阴虚咽干多由久病体弱,或邪热恋肺,发汗太过等损伤肺阴,津液不足,无以上润咽喉所致。故见喉痒,干咳。而肾阴虚咽干,则由于肾阴液不足,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所致,故见耳鸣。

  尚有肾阳虚之咽干,极少见。故从略。

  咽干一症,总由津液不足,但有虚实之分,临床宜加辨析。

诊断

  常见证侯

  风热袭肺咽干:咽喉干燥,有灼热感,或觉痛痒,口渴欲饮。或与外感风热证并见,如发热,恶风,头痛,鼻塞。咽部粘膜红肿等症。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燥热伤肺咽干: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常伴有胸痛,发热头痛,周身痠楚不适,咽部黏膜红而干燥,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细而数。

  脾胃热盛咽干: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口中有臭味,胃脘灼热疼痛,泛酸嘈杂,便干赤,咽部粘膜红,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肝胆郁热晒干:咽干,口苦,目眩,胸胁满闷,不欲饮,心烦喜呕,寒热往来,咽粘膜红,舌苔薄黄,质红,脉弦细。

  肺阴虚咽干:咽干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声音嘶哑,或鼻干少涕,咽部粘膜红,舌质红苔薄,脉细。

  肾阴虚咽干:口咽及舌根发于,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腰膝痠软,遗精失眠,舌质红,脉细数。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