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阴痛 ?

    女子阴中或阴户作痛,或阴器时时抽掣疼痛,甚至连及小腹、两乳,或阴道干涩作痛者,称“阴痛”。若阴内掣痛,甚至牵引少腹,上连两乳疼痛者。称“吊阴痛”。本症最早见晋代(肘后备急方)称“阴中痛”,(诸病源候论)称“阴俑“并立有“阴痛候”,(备急千金要方)提出“嫁痛”、“小户嫁痛”、“玉门疼痛”,并载有五首方剂,(竹林女科证治·调经门)提出“吊阴痛”,其特征是“经来有两条筋,从阴吊至乳而乳痛不可忍”。本症与外阴肿...

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阴中抽掣疼痛,干涩灼热不适,性交时加重,阴中分泌物少,甚而无分泌物。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小便黄少,大便干。舌红无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精血亏耗,无以濡养阴中而作痛。

  3,治法:滋肾养阴。养血和肝。

  4,方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四物汤(《局方》)。

  药物:生地10~l2g,熟地10~12g,当归15g,白芍15g,山萸肉10g,山药10~12g,丹皮5~l0g,茯苓10~15g。

  方义: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养阴,生地、当归、白芍养血和肝,丹皮凉血热,茯苓健脾利湿。

  加减:阴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干涩灼热甚者,加肉苁蓉、制首乌滋肾润燥:性欲减退者,加菟丝子、枸杞予补肾助阳。

  5,变通法:阴虚有热者,用知拍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二)中气下陷

  1,临床表现:阴户坠胀疼痛,性交时有触痛,有阴挺症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面色无华,头晕纳差,神倦乏力,气短懒言,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脉虚细或濡绑。

  2,病因病机:素体脾虚,或劳倦过度,或经产过多,中气下陷,宗筋弛纵,致阴户坠胀疼痛,且有阴挺。

  3,治法:补中益气升阳。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生黄芪20~30g,党参10~15g,炒白术10g,陈皮6g,当归10~15g,白芍10~15g,枳壳20g,升麻3~6g,柴胡6~10g,甘草6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枳壳、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当归,白芍养血和血,陈皮、甘草和中。

  加减:有带下量多者。加苍术、黄柏、椿根皮、乌贼骨清热利湿止带:阴中坠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

  5、变通法;或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加减,较上方利湿祛风作用更佳。

  (三)肝气郁结

  1,临床表现:阴中掣痛。或阴部胀痛,性交或经前尤甚,对引及小腹,甚则两乳、胸胁亦牵引作痛。胸闷叹息,精神忧郁,月经后期。舌黯或正常,脉沉弦。

  2,病因病机:阴部为肝经所过之处。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滞而经脉不通,致阴户作痛。

  3,治法:琉肝理气,解郁止痛。

  4、方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柴胡10g,香附10g,枳壳10g,白芍15g,川芎6~10g,陈皮6g,甘草l0g。

  方义:柴胡、香附、枳壳疏肝理气,川芎、白芍和血活血,陈皮、甘草调中。

  加减:阴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乳房、小腹痛者加郁金、生蒲黄疏肝通络:月经后期、量少者加益母草、泽兰调经:性功能减退者,加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补肾。

  5,变通法:肝郁血虚者用逍遥散(《局方》)加碱,健脾养血作用尤佳。

  (四)湿热蕴结

  1,临床表现:阴部疼痛,少腹两侧胀痛。带下量多,色黄秽臭。胸闷烦躁,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病因病机:湿热蕴结,阻遏下焦胞宫,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3,治法,清热利湿,凉血和血。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泽泻10g,木通10g,车前子10g(包),黄柏8~10g,黄芩l0~15g,当归10~15g,白芍10~15g,生地10~15g,丹皮6~l0g。

  方义:龙胆草。黄柏、黄芩清热,木通、车前子、泽泻利湿,当归、白芍和血,生地、丹皮凉血。

  加减:阴痛、少腹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理气活血。带下色黄秽臭,加苡仁、败酱草,清热利湿。大便于结,少腹有癜积者,加制大黄、桃仁,化瘀除蠹。

  5,变通法:黄带量多时,亦可先用易黄汤(《博青主女科》)加减。

  (五)瘀血阻络

  1,临床表现:阴中疼痛,痛不可忍,经期、性交时尤为显著,甚则如抓扒刀绞,或有肛门坠胀疼痛感。月经时腹痛拒按。经色黯紫有血块,少腹有瘾积。舌红紫黯,边尖有瘀点(斑),脉弦涩。

  2,病因病机:气血瘀滞,胞宫、阴中经气痹阻不通,不通而痛。

  3,治法:活血化瘀止痛。

  4,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药物: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6~10g,生地10g,丹参15~30g,炙乳香6g,炙没药6g,川楝子10g。

  方义: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定痛,当归、白芍、生地、川芎和血活血,川楝子理气。

  加减:疼痛甚者,加生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少腹瘀积者,加三棱、莪术破血消瘀。

  5,变通法: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六)寒凝肝经

  1,临床表现:阴部拘急掣痛,不可忍受,甚则不近衣被,畏寒肢冷。舌淡黯,苔白,脉沉弦。

  2,病因病机:经、产或性交时受寒,寒邪直中肝经,经气不畅而作痛。

  3,治法:温肝散寒止痛。

  4,方剂:暖肝煎(《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茴香3g,肉桂3g,乌药10g,当归15g,白芍15g,干姜3g,川楝子10g,枸杞子10g,细辛3g,吴萸3g,甘草10g。

  方义:茴香、肉桂、乌药、吴萸温肝散寒,干姜、细辛散寒止痛,川楝子疏肝理气。枸杞子、当归养肝和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有解除痉挛作用。

  加减:畏寒怯冷者,加淡附子、桂枝,加强散寒作用。

  5,变通法:亦可用加减吴茱萸汤(《妇人大全良方》),药如吴萸、干姜、桂枝、细辛、防风、法半夏、当归、白芍、茴香、茯苓、丹皮、麦冬、甘草等。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中极(或曲骨)、归来、次髂、三阴交,配地机、血海、行间、太冲、大敦。

  刺法:除大敦用艾条雀啄灸之外。其他穴位每次取5~6个,直刺或斜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耳神门、外生殖器、皮质下、交感,酌配子宫、肝、肾、脾、内分泌。每次用单侧,5个耳穴,左右交替。

  刺法:5分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

  疗程:同上。亦可用王不留行于敷贴,胶布固定,每天按压2~3次。

  (三)头皮针法

  取穴:顶中线、枕上正中线。

  刺法:顶中线由前向后,枕上正中线由上而下,沿皮刺,深达帽状腱膜下层1~1,5寸,用小幅度提插手法,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次。

  疗程:同毫针法。

  【外治法】

  熏洗法

  处方:艾叶45g,威灵仙15g,挂枝15g,细辛10g,红花10g。

  用法:水煎取汁2000m1,倒入盆内,趁热熏洗。待水温后坐潜。每天l次,每次15分钟。

  疗程:5~7次为1疗程。

  【评述】

  在临床上,除对原发病进行合理及时治疗之外,还必须配合心理治疗,矫正不正确的性交方式,达到和谐、健康的性交过程,如此才能改善功能性阴道痉挛。上述各证。肝肾阴虚多为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分泌减少者,治宜滋肾养阴,养血和肝;湿热、瘀血所致者。可为外阴炎、盆靛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必予清利湿热或活血化瘀:因情绪紧张而阴道痉挛疼痛,大多见肝气郁结表现,当用疏肝理气止痛之剂;中气下陷,则由子宫脱垂、宫颈过长,性交时有触痛,可施以补中益气之品。在临床上,若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对于方药处治亦有帮助。

病因

  阴中疼痛,主要指阴道部疼痛或不适感。可因各种外阴急慢性炎症、阴道萎缩、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亦可因情绪紧张、缺乏性知识等心理因素,引起性交时阴道痉挛性疼痛。

  肝肾阴虚阴痛与气虚下陷阴痛:两者均属虚证,但病因病机有所不同。前者多因禀赋不足,房劳多产,或房事不节,精血耗伤,损伤肝肾,肝脉绕阴器,肾之筋结于阴器,阴部筋脉失养;或七七之年,肾阴亏虚,天癸竭绝,冲任脉衰,阴血不足,不能濡润阴户,涵养脉络,相火偏旺,又更伤阴灼络,以致阴部抽掣疼痛。后者多因素体虚弱,脾运不佳,中气不足,或劳倦过度,或产后体弱,操劳过早或过度。以致气虚下陷,宗筋弛纵,以致气虚阴户坠痛。

  肝郁气滞阴痛与肝经湿热阴痛:两者均属实证,但病因病机有别。前者是因情志抑郁,或忿怒过度。而致肝郁气滞,足厥阴脉络绕阴器,少腹又是肝经循行之部位,乳头属肝,冲为血海,需得肝血以充盈,而冲任经脉出于会阴循毛际上行,肝郁气滞,失于条达,脉络不畅。气血运行受阻,而致阴部疼痛,甚至牵引少腹、乳房。后者是由烦躁郁怒,伤损肝脾,肝郁化热。脾虚失运聚湿,湿与热互结,流注下焦。或湿热之邪直犯下焦,而致阴部疼痛。(女科经纶·杂证门)即谓:“妇人阴中肿痛属肝经湿热”。

  寒滞肝脉阴痛:其病固为久居寒湿之地,寒邪入侵,或经期、产后胞脉空虚,风、冷、寒邪乘虚入侵,客于下焦,与气血相搏,肝之经脉为之壅闭,而致阴痛。

  (诸病源候论 阴痛候):“阴痛之病,由胞络伤损,致脏虚受风邪……其风邪乘气冲击而痛者,无疮但疼痛而已。”

  (中医大辞典):“阴痛,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又名阴中痛。包括小户嫁痛,多因郁热损伤肝脾,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或中气下陷,或风邪客于下焦,与气血相搏,肝肾经络为之壅闭。症见阴痛,甚则痛极难忍。湿热下注者,并见肿胀疼痛。带多色黄,治宜和肝理脾,清热除湿。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外以四物汤料合乳香捣饼纳阴中:中气下陷者,兼见阴户坠痛,气短懒言,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风邪壅滞者,兼见肿胀痛甚,治宜祛风散瘀,方用菖蒲散,外用艾叶、防风、大戟水煎熏洗。”

诊断

  常见证候

  肝肾阴虚阴痛:阴中抽掣疼痛,有干涩灼热感,带下量少色黄或无,头晕耳鸣,腰痠腿软,夜寐不熟。五心烦热,两目干涩,或烘热汗出,神倦乏力,口干咽燥,大便难行,小便黄少,舌质略红,苔薄黄,脉细数。

  气虚下陷阴痛:阴户坠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头晕纳差,神倦肢疲,气短懒言,面色少华,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肝郁气滞阴痛:阴中掣痛,或阴部胀痛,连及少腹,甚则两胁,乳房牵引作痛,烦躁易怒,胸闷太息,或精神抑郁,舌质黯红,苔薄,脉弦。

  肝经湿热阴痛:阴部疼痛,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粘稠秽臭,头晕目眩,胸闷烦躁。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小便黄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寒滞肝脉阴痛:阴部拘急抽掣,痛不可忍,甚则痈剧不能近衣被,畏寒脏冷,周身关节疼痛,舌质黯,苔白或白腻,脉沉细。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