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位于颈中部,是由胚胎甲状腺形成过程中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遗留在深部组织内并产生分泌物积聚于组织内而成。

治疗

  甲状舌管囊肿的预防:

  1.观察术后出血、肿胀和呼吸情况。

  2.注意口腔清洁,漱口时不要用力过大。

  3.预防感染,术后给抗生素。

  甲状舌管囊肿的治疗对策:

  一、治疗原则

  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舌管瘘应择期行手术彻底切除。

  二、术前准备

  1.需排除常规的手术禁忌证,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

  2.术区清清洗、备皮。

  3.局部合并感染者应控制感染后行手术。

  三、术后观察及处理

  (一)一般处理

  伤口保持清洁,颜面部张力小的部位5~7天拆线,张力大的部位7~10天拆线。观察引流情况,引流片放置24~48小时后拔除。

  (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感染迹象应加强抗感染治疗。如术后出现复发或再次形成瘘管,多由手术切除不彻底有关,需控制感染后择期再次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

  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表现:

  1.发病与性别无显著关系,年龄主要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

  2.在颈前正中部或稍偏一侧有柔软、界限清楚的肿块,且肿块可随吞咽活动。

  3.位于舌根附近者,肿物可使舌根抬高,有吞咽和语言功能障碍。如有内瘘,当咀嚼或吞咽活动时可以从瘘道溢出大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而感到口内有臭味。

  4.多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

  5.呈圆形,直径1~5cm不等,多数是3cm左右。

  6.如继发感染,则可有疼痛,肿块增大,皮肤发红,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可以穿破皮肤或经切口形成甲状舌管瘘,此时囊肿亦可消失。

病因

  甲状舌管囊肿的病因:

  胚胎4周时,甲状腺始基自舌盲孔部开始向下生长,于第7周时至其终极位置,发育成甲状腺。向下延伸的上皮索,中为空心,即甲状舌导管。此导管通常在胚胎8~10周便应分裂消失。如未完全消失(沿甲状舌管的淋巴样组织的炎症反应),在舌盲孔与甲状腺峡部之间有上皮管道残留,即可形成囊肿。

诊断

  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

  一、诊断步骤

  (一)病史采集要点

  甲状舌管囊肿为出现在颈部正中的隆起性软性肿块。前者较小(约蚕豆大小),发生在舌骨水平的颈中线,能随吞咽上下活动;后者常较大(约鸡蛋大小)多见于颈侧部的动脉三角区,常有波动感。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儿童,易感染而有疼痛感,也有以瘘管形式表现者,即位于舌骨水平皮肤上见一小口,常流出少量清亮液体。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

  观察全身情况一般无异常,少数长期感染的儿童,注意检查病人的生长发育及营养情况。

  2.局部检查

  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于在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任何部位,偶有偏一侧,单个,生长缓慢,呈圆形,质软,界限清楚,与皮肤无粘连。位于舌骨以下的囊肿与舌骨体相连,可随吞咽或伸舌动作而移动。甲状舌管瘘常有反复感染及手术切开史,并形成一个难以愈合的瘘管,原发性甲状舌瘘可扪及一坚韧条与舌骨体相连。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如手术范围较大者,需在术前行血常规和术前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检查。

  2.影像学检查

  可行B超检查了解囊肿性质。

  经瘘管行碘油造影,对明确瘘道的行径及分支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轻深在的囊肿,或合并感染后与周围组织粘连难以确定肿物性质时,应行CT或MRl检查。

  二、诊断对策

  (一)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较明确。

  (二)鉴别诊断

  1.异位甲状腺

  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呈瘤样突起。表面呈蓝紫色,质软,病人常表现典型的“含橄榄”语音,行131I扫描可见异位甲状腺部位有核素浓集。

  2.下颌下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有时大时小改变,抗生素治疗有效,口内有慢性炎症病灶。

  3.口底部脉管瘤和脉管畸形

  脉管瘤和脉管畸形质地都较软,界限没有甲状舌管囊肿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