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

人为什么会做梦?

发表人:黄俊山发表时间: 2018-04-26 11:08:28

梦是人睡眠中自觉但不一定自愿的主观体验,可以出现声响、场景、故事或感觉。

睡觉时人停止了行动,人体进入了休整期,做梦并不代表睡眠质量不好。做梦可以消除疲劳,休整身体,对日间各项活动内容进行整理、归类与回放。一般来说,上半夜的梦境多与当日或近期活动相关,俗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下半夜的梦多与以前记忆有关;黎明前的梦多不着边际,知觉成分偏多,做梦内容容易被记忆。梦境与睡眠环境有很高的相关性,当一个人在睡眠时,如果在其头部喷洒水雾,梦境中常会出现下雨、河水、海洋;尿急时会梦到到处找厕所;早搏时会梦到从高处坠落而惊醒;如果被子裹得太紧会梦到从狭窄的洞中钻过;如果缓慢地转动其小腿梦境中可出现坠入深渊或被追赶;如果将手或其它物体压在前胸,会感觉恐惧、被追杀等梦境。总之,每个人夜里都有做梦,有些梦会记住,有些梦则记不住,梦多并不代表没睡好。睡眠时间越长梦越多,不必为梦多而烦恼,更不必因恶梦而推测吉凶,担惊受怕。

梦的心理因素

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言论来看,感知、记忆、思虑、情感、性格都会影响梦的产生及梦的内容,其中论述较多的是思虑、情感、性格对梦的影响。
1.思虑致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东汉时期的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又说:“昼夜所思,夜梦其事”。
2.情感致梦。《列子》中所言的“喜梦”、“惧梦”、“噩梦”均属于由情感引起的梦。明代的熊伯龙,在认为思虑致梦的同时,也对情感致梦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举例说:“唐玄宗好祈坛,梦玄元皇帝;宋子业耽淫戏,梦女子相骂;谢眺梦中得句,李白梦笔生花,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
3.性格致梦。人的性格对梦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篮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

梦的生理因素

梦与人身体内外的环境变化有关。如“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或“甚饱则梦行,甚饥则梦卧”。如人在睡眠中“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身冷梦水,身热梦火”。 《黄帝内经》也认为:“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不盛则梦堕。”所谓“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感则梦善笑恐畏,牌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有认为:梦是“内脏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梦见水、饥饿的人梦见食物。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写道:“夫虚劳之人,血衰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正邪从外集内,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而不安,喜梦。”说明身体情况是会反映在梦中的。

不做梦会有什么反应?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到损害和有病的一种征兆。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明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段,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反而需要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噩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疾病的预兆。

文章评价:有帮助(2)无帮助(2)
去评价
声明:该内容由医生提供,医护网是信息发布平台,健康之路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评价

  • 通俗易懂

  • 内容实用

  • 讲解细致

  • 简明生动

  • 是我需要内容

  • 太值了

  • 内容不实用

  • 标题和内容不符

  • 讲解不深入

  • 重复啰嗦

  • 已看过相似内容

  • 文字太专业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