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洲:中西携手,共创未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张敏州(广东省中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2014年6月《The Lancet》报告我国过去10年中,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住院率逐年上升,但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死亡率并未随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而改善,这与发达国家心梗患者住院死亡率逐年下降存在显著差异,更表明我国迫切需要提高AMI患者救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2013年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在2.3亿左右,其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45-55/10万人,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未来20年间中国将新增2100万急性冠脉事件,发生700万例心源性死亡。我国AMI的管理现状仍然十分严峻,有待进一步规范控制,何时迎来AMI救治的拐点,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持续努力。 医疗大数据是一项新的技术革命,必将进一步推动医学的迅猛发展。2012年3月22日,美国启动“大数据国家战略计划”奥巴马政府将大数据比喻为新的“石油”,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最近两年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之前产生的全部数据量。研究预测2012-2020年世界范围内健康数据增大50倍。所以,抓住大数据时代到来机遇来提高AMI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水平刻不容缓。 AMI属于中医“真心痛”范畴,中医药对于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有证据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全国26家三级中医院调查研究显示,中医院AMI患者的再灌注率和指南药物的依从率低于西医院,病死率高于西医院;全国中医医院AMI患者治疗状况调查显示,仅有32.5%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且中医治疗方案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可见,中医院AMI再灌注治疗率低、指南依从率低,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药治疗目前缺乏必要的规范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AMI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规范中医诊疗方案,提高AMI中西医结合治疗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广东省中医院胸痛诊疗中心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AMI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在行业内最早开通AMI抢救的“绿色通道”,成功牵头中医院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临床路径管理,明显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2014年4月,由陈可冀院士、张敏州和霍勇教授作为发起人,联合全国60多名专家制定了我国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正式刊发,并在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上公布和推广,旨在对AMI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一步规范化,使广大临床医生,尤其是从事心血管病的医务人员更充分了解AMI的中西医诊治策略。 在循证医学时代,AMI中医诊疗的临床科研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全国中医院需要携手合作,共创AMI防治研究的未来。为了促进我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研究水平的提高,构建心肌梗死临床研究平台,提高心肌梗死中医药研究技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广东省中医院携手全国十多家医院成立“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研究联盟”(League of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Research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以下简称“联盟”)。“联盟”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为主要目标,布局治疗方案优化、临床评价研究、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研究。同时,建立心梗临床研究标本库和数据库,开展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诊疗方案优化、评价及机制研究,借助大数据技术,打破信息垄断,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加强中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转化衔接,培育系统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加快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携手合作,强强联合,集思广益,共创未来,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研究联盟的成立必将推动中医药防治AMI的临床及科研水平,促进我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研究水平的提高,实现行业资源和临床诊疗数据信息的共享,从而规范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的方案,促进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提升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的整体水平。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