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肛门坠胀、排便不尽中医药治疗

虽然肛门坠胀、排便不尽可见于多种疾病,但临床仍以直肠炎、肛窦炎最为多见,直肠炎常有肛门坠胀(或胀痛、坠痛)、排便不尽、不畅或不爽的表现及腹部隐痛、坠痛等表现,病因不明,反复发作。镜检特点:急性期常表现粘膜肿胀、肥厚,表面呈粗糙颗粒,可有糜烂,伴有粘液,慢性直肠炎可见粘膜干燥、色灰白,粘膜下可见血管网,肛窦炎的临床表现类似,肛门镜下可见肛窦充血及分泌物,可有压痛。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针对治疗: 一、、西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直肠刺激症状显著时可酌情使用抗生素,配合口服药物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以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3粒,3次/日。选用栓剂1-2次/日. 二、、中药治疗:慢性直肠炎应以健脾补肾、益气除湿为主辨证施治,急性期外不宜长时间应用大苦大寒之剂,中药辨证治疗常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1,湿热下注:多见于久泻久痢、酒肉之后、肛肠手术之后。肠道湿热未清,或肛肠积滞,气机不畅,故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多,欲便不解或不尽,有时夹有赤白粘冻。湿热阻滞气机,故胸脘满闷;湿热上蒸,则口干口苦;湿热下注,则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秦艽苍术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运用)秦艽10g、皂角12g、苍术10g、防风15g、黄柏15g、酒当归20g、泽泻10g、槟榔10g、熟大黄5g、地榆10g、厚朴10g、白芍15g、槟榔10g、羌活1。 2,气滞血瘀:多见于肛肠手术之后,或痔发肿痛,症见肛门坠痛。气滞则大便不畅,脉弦;血瘀则便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紫黯,有瘀斑,脉涩。治宜行气活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桃仁10g、皂角子12g、苍术10g、防风15g、黄柏10g、当归尾20g、泽泻10g、槟榔10g、熟大黄6g、三菱10g、莪术10g。 3,肝气郁结:多由郁怒不畅,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情感不遂,肝郁抑脾,营血渐耗,心脉失养,神失所藏,自觉肛门症状不适,排便不畅,伴有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善叹息等肝气不舒之证。治宜疏肝理气解郁,方选柴胡疏肝,逍遥丸加减。陈皮10、合欢皮20、佛手10、柴胡6、川芎10、枳壳15、芍药20、甘草6、香附10、川楝5、黄芩10。 4,中气下陷:多由素体虚弱,或久泻久痢之后,或小儿气血未充,年老气血衰退,以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肛门重坠不适,兼见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之证,治宜补中益气,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30、人参3、甘草6、当归20、白芍15、柴胡10、升麻10、纸壳10 5,脾虚湿滞:水湿痰饮内滞肠道,损伤肠络而发肛门坠胀。可见腹痛、腹泻,泻而不爽,矢气便溏或便意频数,或泻下物酸腐,质多糊状,混有黏液,纳呆胸闷,嗳气酸腐,面色萎黄虚浮,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腻或白,脉弱或滑。治宜调和脾胃,升清降浊。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升阳除湿汤。羌活10,猪苓10,茯苓10,车前子15包,白术20,升麻10,纸壳10,桂枝10,党参15,甘草6 6,肝郁脾虚: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可致气血淤滞,或横克脾土,脾失健运,水湿痰饮阻滞肠道,气血郁滞而发肛门坠胀。可见:腹痛即泻,泻而不畅,泻后痛减,便出稀粪或黏液,肠鸣矢气多,胸胁胀窜痛,喜太息,病情常因精神因素而变化。舌苔薄白,脉象弦或弦细。治宜疏肝理气,解郁益肠。方选痛泻要方加减。陈皮10,防风15,白术20,白芍30,柴胡10,香附10 7,脾肾两虚:肾司前后二阴,脾主健运,但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之说,其病理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脾肾两虚寒从内生,水湿痰饮不化,下注凝结肠道而发肛门坠胀,可见: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便中夹有黏液,或完谷不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面色白,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腰膝酸软,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或腻,脉沉细无力。方选真人养脏汤和四神加减。药物组成:山药15、黄芪30,党参15、莲子10、白术10、芡实10、白芍15、补骨脂10,炙甘草6、木香10、肉桂4、炒莱服英10。 8,肺失宣降: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与大肠通过经脉互为络属、而成表里关系,肺失宣发肃降,肠腑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出现泄泻。肺气虚则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以致肠道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停滞,大肠失养而发肛门坠胀。辨证合宣肺降气之品,如桔梗、杏仁、紫苑等。 三、中西药结合灌肠:可采用中药或配合西药混合保留灌肠,经临床验证急性期黏膜水肿者疗效更满意。 1,西药:生理盐水100ml、锡类散5g、庆大霉素16万单位。保留灌肠,1次/日温度保持38度左右,保留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或中药:黄芩、黄连、黄柏、败酱草、白头翁、厚朴、白芍3煎药保留灌肠,1次/日温度保持适宜,保留时间不少于2小时。 四、其它:包括饮食、排便、生活习惯的调整。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