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为害如何清除

湿热在人体内经常出现,为害不浅。 湿就是我们常说的湿气。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内湿是因人体脾的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停留不能被正常利用。诱因有脾胃运化功能不足,暴饮暴食,吃多了油腻、甘甜的食物。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外湿束缚体表,脾运化功能受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 热则是体内热盛的一种表现。当人体的阳气偏盛的时候出现。如在比较热的环境里呆的时间比较长,饮食辛辣或者热性的食物比较多,烦躁的、忧虑的情绪盘恒在心中比较久人体会滋生内热。体内的湿气和热会结合在一起,水湿滞留过久也会化为湿热,而人体阳气偏盛的时候也会因久居湿地,水湿入侵而形成湿热。 湿热为患往往缠绵难愈,清除起来很有讲究。清除湿热需辨证准确,用方得当,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发展调整利湿或清热的比重,方能获效。 辨证一,湿重热轻 主要症状:无身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此类证候者湿气重于热邪。治疗上化湿利湿药物比重要大,清热的药物配比要轻一些。 >  辨证二:湿热并重 主要症状:神疲乏力,头重身困,胸闷脘痞,两肋隐痛,腰部胀痛,恶心呕吐,胃纳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黄,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这类证候者与湿重热轻者主要区别在于身热,喜饮、舌苔黄腻。治疗上化湿、利湿、清热的药物双管齐下不可偏颇。 辨证三:热重湿轻 主要症状: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或胸闷气促,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这类证候者,热象较重是辨证关键,发热比较高。口渴明显,舌苔黄腻。对于这类人治疗起来清热解毒的药首当其冲,放在比较重的方面,辅之以化湿利湿之品。 上述三种情况常会因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化。因此要关注疾病变化,把握用药方略。湿热为害可以清除。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