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性气胸

月经性气胸(catamenial pneumothorax,CPTX)是自发性气胸的一种类型,特发于月经期的女性患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在月经周期的自发性气胸为特征。其详细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膈肌缺孔有关,导致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 发病机制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的正常位置是生长在子宫腔面,若子宫内膜生长在其他部位的组织引起的病变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异位于膈肌和(或)胸膜、肺在月经期发生异位子宫内膜的自发性脱落,引起自发性气胸是月经性气胸的主要原因。 2 膈肌缺孔:大多数患者并未发现背部漏气部位,提示气体可能来自肺外,月经期不均匀的宫缩,促使气体进入宫腔,经输卵管进入腹腔,此时闭塞膈肌微孔的异位子宫内膜脱落,膈肌通道开放,气体进入胸腔而发病。 子宫内膜的特性是增生活跃,在性激素的控制下,周期性地发生脱落、出血,就是月经;此外,它还有异地生长的特性,很喜欢在其他部位也安个家。女性子宫腔与输卵管相通,输卵管则开口于腹腔。如有子宫后屈、宫颈狭窄、处女膜闭锁等异常情况,则经血排出不畅,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逆流进入输卵管,再到达盆腔或腹腔,在那里生长,造成这些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少数碎片行得更远,可随着呼吸运动和肠蠕动形成的腹腔内静水压“气流”,一直向上到达腹腔顶部。腹腔顶部是膈肌,像顶帐篷,将胸腹腔之间完全隔开。一般情况下,子宫内膜碎片不易通过。但如果膈肌先天发育不良,存在缺损,这些不安分的子宫内膜就有隙可乘,进入胸膜。子宫内膜迁移至胸膜及肺表面生长,当月经来潮时便发生脱落。由于胸膜很薄,易发生损伤,致使空气从肺部进入胸膜腔内,形成气胸,发生症状。气胸的表现有胸闷、气急、心率加快,缺氧,头昏,嘴唇发绀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能与人工流产吸宫术有关。多次人流后,特别是不正规的人流方式,对子宫有一定的损害,子宫内膜也相对比较容易出现异位,引起气胸的可能,且人流手术时,子宫腔内为负压,突然拔出吸管,外界空气立即进入,使宫内负压变成正压。此时,宫腔内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碎片便有可能经输卵管倒流入腹腔。继而上行进入胸前形成气胸。 临床表现 月经性气胸是气胸与月经相伴出现的一种气胸。正常人群中发病率较低。月经性气胸时,呼吸道症状通常在月经来潮后24~48小时后出现。妇女通常在30岁时左右首发。多数气胸出现在右侧,左侧及双侧气胸也有报道。如果没有治疗的干预,月经性气胸是可能复发的。通常病人在发作5次后诊断可成立。月经期的精神或体力压力可导致月经性气胸的发作频率增加。临床表现通常如下: (1)特发于女性月经期以反复发作为特点,与精神因素和生理刺激有关;(2)一般自发性气胸的表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3)伴随有胸痛、咯血、顽固性膈神经痛,好发于左侧,偶有发生于右侧或双侧,临床症状与气胸量有关。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需要通过仔细病史询问,以及有关的检查来诊断。 月经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是:①病变绝大多数在右侧,国外报道一组37例患者中35例发生在右侧;②发病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症状大部分发生在月经前72h至来潮后72h以内,但绝大多数是在48h时;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③非月经期不发病;④患者一旦妊娠或应用抑制排卵药物,可防止本病的发生;⑤开胸或剖腹手术,可发现胸腔、膈肌及盆腔有子宫内膜异位。 妊娠合并气胸的特点:①以年轻女性多见;②自发性气胸随每次妊娠而反复发作;③非妊娠期不发病。 治疗 1 药物治疗:(1)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药物如抗生素、止咳平喘等药;(2)调整月经期的药物常用促绒毛膜释放激素、丹那唑、激素避孕药或孕激素等;(3)内科黏连发用药如自体血、血浆、高渗糖和滑石粉等;(4)中药治疗 2 手术治疗:(1)开胸手术:包括单纯膈肌缺孔修补术、部分膈肌或胸膜切除术、部分肺切除术、肺部分切除加折叠缝合或单纯缝合、干纱布擦拭胸膜等;(2)妇科手术:输卵管结扎术、部分卵巢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