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又名休克肺综合征,是在抢救或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的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综合征。它是肺对不同情况下严重损伤时的非特异性反应,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征是严重的进行性呼吸衰竭,尽管吸入高浓度氧仍不能纠正。

治疗

  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概要:

  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呼吸支持治疗中,要防止拟压伤。纠正缺氧刻不容缓,可采用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CPAP)吸氧。机械通气。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疫治疗是通过中和致病因子,对抗炎性介质和抑制效应细胞来治疗ARDS。


  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详细治疗:

  ARDS治疗的关键在于原发病及其病因,如处理好创伤,迟早找到感染灶,针对病的菌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制止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肺的损作;更紧迫的是要及时纠正患者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基础疾病的宝贵时间。在呼吸支持治疗中,要防止拟压伤,呼吸道继发感染和氧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药理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

  纠正缺氧刻不容缓,可采用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CPAP)吸氧,但大多需要藉助机械通气吸入氧气。一般认为FiO2>0.6,PaO2仍<8kPa(60mmHg),SaO2<90%时,应对患者采用咱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主的综合治疗。

  2.机械通气

  ⑴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1969年Ashbaugh首先报道使用PEEP治疗5例ARDS患者,3例存活。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已将PEEP作为抢救ARDS的重要措施。PEEP改善ARDS的呼吸功能,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通过其吸气末正压使陷闭的支气管和闭合的肺泡张开,提高功能残气(FRC)。

  PEEP为0.49kPa(5cmH2O)时,FRC可增加500ml。随着陷闭的肺泡复张,肺内静动血分流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和弥散功能亦得到改善,并对肺血管外水肿分嘏产生有利影响,提高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PaO2和SaO2随PEEP的增加不断提高,在心排出量不受影响下,则全身氧运输量增加。经动物实验证明,PEEP从零增至0.98kPa(10cmH2O),肺泡直径成正比例增加,而胸腔压力变化不大,当 PEEP>0.98kPa,肺泡直径变化趋小,PEEP>1.47kPa(15cmH2O),肺泡容量很少增加,反使胸腔压力随肺泡压增加而增加,影响静脉血回流,尤其在血容量不足,血管收缩调节功能差的情况下,将会减少心输出量,所以过高的PEEP虽能提高PaO2和SaO2,往往因心输出量减少,反而影响组织供氧。过高PEEP亦会增加所胸和纵膈氧肿的发生率。最佳PEEP应是SaO2达90%以上,而FiO2降到安全限度的PEEP水平〔一般为 1.47kPa(15cmH2O)〕。患者在维持有效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注条件下,PEEP宜人低水平0.29~0.49kPa(3~5cmH2O)开始,逐渐增加至最适PEEP,如PEEP>1.47kPa(15cmH2O)、SaO2<90%时,可能短期内(不超过6h为宜)增加 FiO2,使 SaO2达90%以上。应当进一步寻找低氧血症难以纠正的原因加以克服。当病情稳定后,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逐步降低FiO2至50%以下,然后再降PEEP至 ≤0.49kPa(5cmH2O),以巩固疗效。

  ⑵反比通气(IRV)

  即机械通气呼(1)与呼(E)的时间比≥1:1。延长正压吸气时间,有利气体进入阻塞所致时间常数较长的肺泡使之复张,恢复换气,并使快速充气的肺泡发生通气再分布,进入通气较慢的肺泡,改善气体分布、通气与血流之比,增加弥散面积;缩短呼气时间,使肺泡容积保持在小气道闭合的肺泡容积之上,具有类似PEEP的作用;IRV可降低气道峰压的PEEP,升高气道平均压 (MAP),并使PaO2/FiO2随MAP的增加而增加。同样延长吸气末的停顿时间有利血红蛋白的氧合。所以当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PEEP疗效差时,可加试 IRV。要注意 MAP过高仍有发生气压伤和影响循环功能、减少心输出量的副作用,故MAP以上不超过1.37kPa(14cmH2O)为宜。应用IRV,时,患者感觉不适难受,可加用镇静或麻醉剂。

  ⑶机械通气

  并发症的防治机械气本身最常见和致命性的并发症为气压伤。由于ARDS广泛炎症、充血水肿、肺泡萎陷,机械通气往往需要较高吸气峰压,加上高水平PEEP,增加MAP将会使病变较轻、顺应性较高的肺单位过度膨胀,肺泡破裂。据报告当 PEEP>2.45kPa(25cmH2O),并发气胸和纵隔气肿的发生率达14%,病死率几乎为100%。现在一些学者主张低潮气量、低通气量,甚至允许有一定通气不足和轻度的二氧化碳潴留,使吸气峰压 (PIP)<3.92kPa(40cmH2O)<1.47kPa(15cmH2O),必要时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PRVCV)或压力控制反比通气压力调节容积控制〔PIP,<2.94~3.43kPa(30~35cmH2O)〕。因外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也有采用吸入一氧化氮(NO)、R氧合膜肺或高频通气,可减少或防止机械通气的气压伤。

  3.膜式氧合器

  ARDS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氧疗效果差,呼吸功能在短期内又无法纠正的场合下,有人应用体外膜肺模式,经双侧大隐静脉根啊用扩张管扩张扣分别插入导管深达下腔静脉。现发展了血管内氧合器/排除CO2装置(IVOX),以具有氧合和 CO2排除功能的中空纤维膜经导管从股静脉插至下腔静脉,用一负压吸引使氮通过IVOX,能改善气体交换。配合机械通气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治疗的一此参数,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维持适宜的血容量

  创伤出血过多,必须输血。输血切忌过量,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滴速不宜过快,最好输入新鲜血。库存 1周以上血液含微型颗粒,可引起微栓塞,损害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必须加用微过滤器。在保证血容量、稳定血压前提下,要求出入液量轻度负平衡 (-500~-1000ml/d)。为促进水肿液的消退可使用呋噻米(速尿),每日40~60mg。在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时,胶体可渗至间质内,加重肺水肿,故在ARDS的早期不宜给胶体液。若有血清蛋白浓度低则当别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它有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防止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管壁形成微血栓;稳定溶酶体膜,降低补体活性,抑制细胞膜上磷脂代谢,减少花生四烯酸的合成,阻止前列腺素及血栓素A2 的生命;保护肺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具抗炎和促使肺间质液吸收;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后期肺纤维化作用。目前认为对刺激性气体吸入、外伤骨折所致的脂肪栓塞等非感染性引起的 ARDS,早期可以应用激素。地塞米松60~80mg/d,或氢化考的松1000~2000mg/d,每6h1次,连用2天,有效者继续使用1~2天停药,无效者迟早停用。ARDS伴有败血下或严重呼吸道感染忌用激素。

  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

  与呼吸衰竭时的一般原则相同。重在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

  营养支持

  ARDS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应及时补补充热量和高蛋白、高脂肪营养物质。应尽早给予强有力的营养支持,鼻饲或静脉补给,保持总热量摄取 83.7~167.4kJ(20~40kCal/kg)。

  其他治疗探索

  1.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目前国内外有自然提取和人工制剂的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较好效果,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在ARDS仅暂时使PaO2升高。

  2.吸NO

  NO即血管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具有广泛生理学活性,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ARDS中的生理学作用和可能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有广泛研究。一般认为NO进入通气较好的肺组织,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可以扩张该区肺血管,使通气与血流比例低的血流向扩张的血管,改善通气与血流之比,降低肺内分流,以降低吸氧浓度。另外NO能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而不影响体循环血管扩张和心输出量。有学者报导,将吸入NO与静脉应用阿米脱林甲酰酸 (almitrinebismyslate)联合应用,对改善气体交换和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升高有协同作用。后者能使通气不良的肺区血管收缩,血流向通气较好的肺区;并能刺激周围化学感受器,增强呼吸驱动,增加通气;其可能产生的肺动脉压升高可被NO所抵消。目前NO应用于临床尚待深入研究,并有许多具体操作问题需要解决。

  3.氧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剂以及免疫治疗

  根据ARDS发病机制,针对发病主要环节,研究相应的药物给予干预,减轻肺和其它脏器损害,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过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防止O2和H2O2氧化作用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尿酸可抑制O2、OH的产生和PMNs呼吸暴发;维生素E具有一定抗氧化剂效能,但会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危险。

  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途径抑制剂,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如布洛芬等可使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减少,抑制补体与PMNs结合,防止PMNs在肺内聚集。

  免疫治疗是通过中和致病因子,对抗炎性介质和抑制效应细胞来治疗ARDS。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抗内毒素抗体,抗TNF、IL-1、IL-6、IL-8,以及抗细胞黏附分子的抗体或药物。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在原发病基础上的渐进性呼吸频率过快、呼吸窘迫、紫绀,但无大量泡沫痰、无端坐呼吸;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或呼吸音减低或闻及湿性罗音;X线胸片由双肺纹理加重、磨玻璃样改变、散在斑片状阴影至大片状高密度影,而无双肺门向外扩散的蝶翼状阴影特征;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渐进下降,增加 FiO2不能改善PaO2,可伴不同形式的酸碱失衡;病程晚期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昏迷甚至死亡。有文献将典型临床经过分为损伤期、相对稳定期、呼吸衰竭期、终末期共四期。

病因

  胃内容的吸入,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是肺感染(细菌、病毒、卡氏肺囊虫等),严重胸部创伤,淹溺,有毒物质吸入,肺栓塞(羊水栓塞、气栓塞、脂肪栓塞)。

诊断

  以往无肺部疾患,且排除左心衰竭;突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每分钟呼吸多于35次,常用的给氧方法不能改善;胸部X射线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符合 ARDS,并能除外造成肺水肿,缺氧的其他疾病,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就可为ARDS。

  诊断标准为:

  1、有严重感染或休克等基础病变;

  2、病人在发病 24~48h突然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

  3、严重发绀和胸凹陷,吸氧难以纠正;

  4、肺部体征较少,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和X线表现不成比例;

  5、血气除严重低氧血症外,有进行性A-aDO2增加,一般A-aDO2 >26.6 kPa(200mmHg)其肺内分流量超过10%;

  6、肺嵌入压正常,表明肺毛细血管静脉压不高。根据原发疾病抢救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进行性低氧血症,通常的氧疗法不能纠正,及血气分析和X线改变可作出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

  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 Pa02/Fi02<200(不论PEEP值多少);

  3、后前位胸片示双侧肺浸润影;

  4、PAWP<18mmHg或临床无左心房高压的证据。

  具备以上4项可诊断为ARDS。

  1987年全国儿科危重病学术讨论会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

  1、具有引起ARDS的原发疾病,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检查同时具有非心源性缺氧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2、用一般口罩吸氧法(3~5L/min,相当FiO2 0.4左右),缺氧症状不能改善。

  3、X线胸片,早期肺部改变不明显,或肺纹理增厚,或可见网状阴影,中、晚期肺部可见程度不等的弥漫性浸润性阴影。

  4、血气分析,PaO2/FiO2<250,PaCO2早期降低,晚期升高。

  血气分析

  早期可见进行性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当病情逐渐发展,可发生二氧化碳潴留

  Pa02:早期Pa02小于8.0kPa(60mmHg)及动脉氧饱和度(S02)降低;

  PaCO2:早期降低,小于 4kPa(30mmHg),晚期升高,大于6.0kPa(45mmHg);

  PA-aO2:大于6.65kPa(50mmHg);

  PaO2/F1O2<26.7kPa(200mmHg);

  肺功能检查显示肺潮气量减少和肺活量明显下降。

  X线表现

  早、中期可无异常或呈轻度间质性改变,原发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继之出现斑片状阴影。中晚期,斑片状阴影增多,呈磨玻璃样,或见散在小片状肺泡性实变的阴影,晚期两肺普遍密度增高,可见两肺广泛不同程度的融合性实变呈“白肺“外观;,间质水肿加重,肺泡性水肿亦较前明显,支气管气相明显。恢复期病变吸收可表现为网状和线状阴影,有时用X线可不留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