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柯萨奇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感染以隐性感染为主,主要经消化道传染。显性感染者多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疲乏、恶心、食欲下降、淋巴结肿大、肝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脑膜脑炎(meningoencephalitis)、心肌炎、支气管肺炎和腮腺炎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和空气流通。按消化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应用物理与药物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对支气管肺炎型和心肌心包炎病人应据病情需要作吸氧、肌内注射镇静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强心剂等处理。对脑膜炎和脑炎病人应用脱水剂、呼吸中枢兴奋剂、肾上腺皮质激紊等。对严重病例可适当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发生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3.病原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病原治疗药物。对早期发热病例,可试用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用人心肌纤维母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B3后的实验治疗研究显示,利巴韦林可明显减少病毒的复制。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6日,平均4日左右。根据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多种临床类型。

  1.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l一6、8、10、22血清型引起。多见于1一7岁的儿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同一患者可同时或先后感染不同血清型的柯萨奇病毒。常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头痛、咽痛、疲乏、胃纳减退,可伴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呕吐、腹泻、咳嗽、惊厥等。作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口腔黏膜可有灰白色丘疹,直径为1—2mm,周围有红晕,有时可成片出现。出疹2—3日后,周围红晕逐渐扩大,颜色加深,中央部分出现水疱。疱疹穿破后形成黄白色小溃疡。由于疱疹可先后出现,故疱疹与溃疡可同时存在。颈部淋巴结呈轻度肿大。大郭分病例于病程的第4日起退热,第5—6口体温即恢复正常,而且症状、体征均逐渐消失.

  2.手足口病 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16型(coxsaekie A 16)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急性起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出皮疹、食欲减退、疲乏、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继而出现口腔、手、足炎症病征。表现为咽喉疼痛、局部充血、水肿,扁桃体充血、肿大,口腔黏膜可有散在的庖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疹遇后出现脱屑。大多数病例为l一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

  3.脑膜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可致脑膜炎,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常见的血清型是A7、A9和B2-5。常起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惊厥、嗜睡等症状和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体征。

  4.脑炎 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脑炎发生率比脑膜炎低,常见的血清型是A2、B2和B5。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意识模糊、嗜睡、抽搐、昏迷,可出现肢体瘫痪。病理反射常呈阳性,而脑膜刺激征则可有可无。尢部分患儿可于2周内完全恢复正常,小部分病例可有后遗症。严重病例可致死亡。

  5.吉兰-巴雷综合征 只有少数柯萨奇病毒感染者可发生吉兰一巴雷(Guillain Barre)综合征,多由A2、A5、A9等血清型所致。

  6.急性心肌心包炎 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较常同时发生渗出性心包炎,常见的是B2、B3、B4、B5血清型。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气促、发绀、心率明显加快和肺部出现啰音等。

  7.流行性肌痛 主要由B1、B2、B3、B4、B5血清型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肌肉疼痛、呼吸困难与行走困难。全身肌肉均可受累,呈持续性疼痛而阵发性加剧现象。呼吸、咳嗽、排便、站立、行走、按压等都可使肌痛加剧。

  8.支气管肺炎 常由A7、A10、A21、A24和B1-5等血清型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出现啰音、发绀、鼻翼扇动等。

  9.其他 由于柯萨奇病毒的血清型较多。感染谱变化较大,故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可出现较大的差异。其他临床表现包括食管炎、睾丸炎、阴道炎、肝炎、肾炎、胃肠炎、眼脉络膜炎与视网膜炎等。

病因

  【病原学】

  柯萨奇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的肠病毒属。病毒核酸为单正链RNA,呈线状,长约7.5kb。据其在乳鼠中引起病变的差异可分为A、B两组。A组有24个血清型,相互间有部分交叉免疫性。B组有6个血清型,相互间有部分交叉免疫性。而且,A组和B组之间亦有部分变叉免疫性。感染人类的柯萨奇病毒以A组稍居多,最常见的血清型是A9、A10、B3和B5。

  柯萨奇病毒对小鼠的乳鼠有高度致病性,A组病毒可引起骨骼肌广泛性肌炎和弛缓性瘫痪而于1周内死亡;B组病毒则引起灶性肌炎、肝炎、脑炎、胰腺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等,出现震颤、痉挛和强直性瘫痪。

  大多数柯萨奇病毒株都可在猴肾细胞、人羊膜细胞、HeLa细胞中复制,B组病毒可引起细胞病变。受感染的细胞逐渐空圆、皱缩、脱落、死亡。然而.A组病毒则不引起细胞病变。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于感染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鼠类等动物亦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母婴传播。感染柯萨奇病毒后粪便排出病毒的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个月以上。病毒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玩具等传播,

  3.易感性 人对柯萨奇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多曾获得过隐性感染,故其血液中可存在特异性抗体而具有免疫力。14岁以下的儿童感染率较高,约占全部病例的80%左右。

  4.影响流行因素 夏秋季发病率较高。热带、温带地区人口发病率较高。经济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卫生条件鞍差的地匠发病率较高。战争、洪涝、饥荒、地震等灾害时发病率升高。

  【发病机制与病理】

  柯萨奇病毒经肠道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咽喉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病人可出现耗度咽喉部不适。病毒随血流进入各种组织细胞中继续复制,并且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再次较大量地进人血液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导致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此时.除可从血液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外,还可从咽喉分泌物、粪便、尿液、痰液、脑脊液、骨髓等分离出来。

  人体被柯萨奇病毒感染后可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IgM、IgG和IgA抗体。其中,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最早出现,感染后5天左右即可检出。特异性IgM抗体于感染后1周即可阳性,3—4周后摘度开始下降至消失。特异性IgG亦可于感染后1周即可检出,2—3周后达高峰,可维持数年。

  柯萨奇病毒感染组织细胞后.在生妊,复制的过程中可产生一些细胞合成抑制因子,使细胞核酸和蛋白合成发牛障碍,导致细胞损害。由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亦可能是致病因素,如心肌炎可发生于急性感染期,亦可发生于恢复期。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较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灰质、白质和脑干组织可发生变性、萎缩。

  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多为间质性心肌炎,心肌组织有单核细胞提润,心肌纤维水肿、变性、坏死,左心事扩大。部分病人可出现渗出性心包炎和增生性心内膜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还可发生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肾炎和膀胱炎等。

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数多在正常范围,偶稍增多或减少。

  2.病毒分离 主要从粪便中分离柯萨奇病毒,起病初期的分离阳性率较高,但于起病后10日仍可阳性。早期发热病例可从其血液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分离病毒常用乳小鼠皮下、腹腔或脑内接种法。只有A9、A16等少数血清型A组病毒可用细胞培养技术分离。而B组病毒则以细胞培养分离技术为主。常用于柯萨奇病毒分离的细胞有人胚肾、非洲绿猴肾细胞和HeLa细胞等。

  3.免疫学检查 由于柯萨奇病毒分为A组与B组,近70种血清型,而且各种血清型之间又存在部分交叉免疫性,因此怍免疫学检测较为困难。有报告采用灭活病毒或合成多肽作为抗原,用ELISA或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IgG、IgM抗体。

  4.分子生物学检查 亦有报告采用RT-PCR检测粪便标本中柯萨奇病毒RNA。

  【并发症】

  1.脑疝 脑炎、脑膜病人困颅内压高.故应注意并发脑疝的可能性。

  2心力衰竭 肺炎、心肌心包炎病人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可见于严重感染的病例。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夏秋季发病,儿童病例多见。

  2.病脑临床丧现 出现发热、头痛、口腔黏膜疱疹、咽痛、肌痛、心率快、肺部听诊有啰音、发绀、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等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资料 血液白细胞多在正常范围,柯萨奇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或RT—PCR检测柯萨奇病毒RNA阳性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脑膜炎型病例应与其他病毒感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做鉴别诊断。

  2.脑炎型病例应与其他病毒感染性脑炎、癫痫等做鉴别诊断。

  3.支气管肺炎病例应与麻疹、水痘、风疹、细菌感染性肺炎、真菌感染性肺炎等做鉴别诊断。

  4.心肌心包炎病例应与其他病毒感染性心肌心包炎、风湿性心肌心包炎等做鉴别诊断。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