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以弗氏与宋氏型痢疾杆菌为多见。发病多在夏、秋季,往往形成大、小流行。

治疗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概要:

  急性细菌性痢疾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志贺菌属耐药不断增加,且可呈多重耐药。阿奇霉素对耐药的痢疾杆菌亦有强的抑菌作用。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详细治疗:

  1.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为宜。保证足够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脱水轻且不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如因严重吐泻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则须静脉输入葡萄糖、生理盐水及电解质,酸中毒时则须静脉输入碱性液。

  2.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原治疗 自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志贺菌属耐药不断增加,且可呈多重耐药。近年来报道,对四环素、氯霉素、磺胺及呋喃唑酮等药的耐药率为70%~100%,许多地区耐药菌株呈多重耐药。故用药时应参考当前菌株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

  (1)喹诺酮类:有强的杀菌作用,对耐药菌株亦有较好的疗效,口服后可完全吸收,是目前治疗菌痢较理想的药物。诺氟沙星(norfloxacin)成人每次0.2~0.4g,分四次口服,小儿每日20~40mg,kg,分3~4次服用,疗程5~7d,,亦可用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左旋氧氟沙星(L—ofloxacin)及司帕沙星等,如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菌痢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可引起恶心等胃肠道反应;本药因影响骨骺发育,故孕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近年来该类物物也开始出现耐药菌株。

  (2)复方磺胺甲嗯唑(SMZ TMP):目前对本药之耐药菌株虽有所增加,但对多数菌痢病人仍有较好疗效。每片含每片含SMZ400mg、TMP80mg,成人每次2片,2次/d,儿童酌减。严重肾病、磺胺过敏及血白细胞明显减少者忌用。

  (3)其他:近年报告口服甲硝唑治疗婴幼儿菌痢有效。亦可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阿奇霉素对耐药的痢疾杆菌亦有强的抑菌作用。

临床表现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急性细菌性痢疾潜伏期多为1~2d,长者可达7d。病人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伴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十余次至数十次,里急后重明显。大便初呈水样,以后排出脓血样便,量少,黏稠,鲜红色或粉红色。中毒性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骤,高热、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及休克或昏迷,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无腹痛与腹泻。

病因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污染的手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食物、水造成经口感染。

诊断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检查: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实验塞检查

  1.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血像 急性菌痢血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增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慢性期可有轻度贫血。

  2.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粪便检查 大便量少,为黏液性便或黏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数常在10个以上,高倍视野或满视野。

  3.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检查 确诊有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同时可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应在用抗菌药物前采样,标本必须新鲜及取粪便脓血部分,及时送检,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

  4.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免疫学检查 与细菌培养比较具有早期快速诊断的优点。如荧光菌球法,乳胶凝集法、葡萄球菌蛋白A协同凝集法等,据报告效果均较好,但这些方法的共同问题有假阳性,因为粪便中的抗原成分非常复杂,很可能有些抗原与痢疾杆菌有交叉,这就可能出现假阳性。

  5.志贺菌核酸的检测 用基因探针或PCR检测,尤其PCR方法不仅能缩短检测时间,且能检出已用抗生素治疗患者标本中死亡的志贺菌DNA,尤其是细菌培养阴性的病人是较好的方法,据报告可提高志贺菌标本检出率的45%。但因检测条件要求高,目前尚未广泛应用。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鉴别诊断:

  须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及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等鉴别。

  1.急性阿米巴痢疾 病原是阿米巴原虫,多为散发性多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状,腹痛轻,无里急后重,腹泻每日数次,多有右下腹压痛,粪便量多典型者为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有星臭,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有夏-雷晶体,有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2.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由于进食细菌及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常见病原菌有沙门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集体进食同一食物及在同一潜伏期内集体发病的病史。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表现,大便多为稀水便,脓血便,里急后重少见。确诊有赖于从病人呕吐物、粪便及可疑食物中培养出同一病原菌。

  3.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肠道感染 在痢疾样腹泻患者中,检出非志贺菌的病原菌者占相当高的比例,如侵袭性大肠杆菌、邻单胞菌、气单胞菌及空肠弯曲菌等均不少见,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菌痢类似。诊断有赖于粪便培养出不同的病原菌。4.其他 还应与急性坏死性肠炎及肠套叠相鉴别。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