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以吃牛肉,尤其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可造成流行,一般地区则多为散发病例。任何年龄均可患牛带绦虫病,最低年龄为10个月,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寄生人体的牛带绦虫成虫多为一条,也可多达8条,最多的一例达31条。

治疗

  目前治疗牛带绦虫病的药物较多,而且疗效显著,经驱虫治疗后大多可以痊愈,预后良好。下列药物可供选择。

  1.吡喹酮 对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均有良好杀虫作用,为目前首选药物。10毫克/千克体重,总量不超过0.5克,清晨空腹1次顿服, l~2小时后服泻药,服药当天或次日排出零碎虫体与节片,服药后可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麻疹等,个别可出现心电图改变,所以服药时应遵医嘱或住院治疗。其杀虫机制主要是损伤破坏虫体皮层表面细胞,使虫体表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高,引起虫体肌肉麻痹与痉挛,颈部表皮损伤,进而破溃死亡。有人认为2.5~5mg/kg体重,顿服,也可获满意疗效。患者驱虫服药前晚宜禁食。

  2.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为一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临床可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鞭虫、钩虫、粪圆线虫等。成人剂量为800mg/d,连服3天,副作用轻微。

  3.甲苯达唑 能抑制牛带绦虫摄取葡萄糖,导致能量不足虫体麻痹。剂量成人和儿童均为300mg/次,2次/d,连服3天。甲苯达唑可完整驱出虫体,多数可找到头节,疗效几近100%。

  4.氯硝柳胺(灭绦灵) 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口服后不易吸收,肠道中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虫体头节在肠内被消化溶解。成人药量为2~3克,分2次服用,间隔l小时,小儿药量酌减。

  5.鹤草酚 对牛和猪绦虫均有直接杀死作用,作用于头节、颈节和体节,能迅速穿透绦虫体壁,使虫体痉挛致死。剂量为 25mg / kg ,清晨空腹 l 次顿服, 1 个半小时后常规服泻剂硫酸镁。注意服药时不要引起呕吐,以免节片返流人胃内引起囊虫病。

  6.二氯甲双酚 对绦虫有快速杀死和破坏作用,虫体排出时多不成形,剂量 2 一 4g ,以嚼辟为宜,疗程 1 一 2 天,不需用泻剂,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疽及严重肝病者忌用。

  7.甲苯咪唑 为广谱驱虫药物,成人每次 300mg ,每日 2 次,疗程 3 天。小儿每次 10Omg ,每日 2 次,连用 3 天。服药后能排出完整虫体,多数能找到虫头节,疗效可达 100 %。副作用少,孕妇可能有致畸作用,故需禁用。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潜伏期为从吞食牛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或虫卵,约需3个月。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约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轻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有关。

  1.轻者

  可毫无症状,粪便或内裤中发现白色节片为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多数因此就诊。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伴同粪便排出体外,而且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门瘙痒不适。几乎100%患者有肛门瘙痒的症状。

  2.重者

  症状明显甚至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1)胃肠道症状 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约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此外还可有恶心(15.7%~46%)、呕吐(11%)、腹泻(10%~50%)等。食欲减退或亢进、消化不良都较常见。

  (2)全身症状 乏力、体重减轻、夜间磨牙、贫血、营养不良等。

  (3)少数病人可有 ①神经症状 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②皮肤症状 过敏性瘙痒症、荨麻疹、结节性痒症等。

病因

  在以吃牛肉,尤其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可造成流。除了牛之外,羊、美洲驼、长颈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人们如果吃了被污染的生牛肉,或者在烹调过程中,牛肉中的幼虫没有被杀死,就会经口进入人体的消化道,在人的小肠内逐渐长大,发育为牛带绦虫。当少量牛带绦虫寄生在小肠内,虫体可从空肠下至回肠,然后粘在小肠黏膜上,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什么病变。当大量的寄生虫出现时,绦虫头节吸盘可压迫并损伤肠黏膜,此时在局部会有轻度亚急性炎症出现。如果寄生虫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也会因虫体结团造成部分性肠梗阻。当肠壁内出现脱落的节片活动时,遇回盲瓣阻挡时,活动增强,造成痉挛而产生腹痛等症状。

  虫体代谢产物可能对宿主有一定毒性作用。牛带绦虫会吸取宿主肠道内营养成分,造成患者出现饥饿感、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的症状。由于虫体代谢物作用,患者也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荨麻疹、瘙痒和哮喘等变态症状的出现。牛带绦虫感染后,特异性抗体将会在患者血清内出现。

诊断

  1.流行病学

  应询问患者民族、宗教信仰,有无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尤其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者,可供参考。

  2.呕吐或粪便排节片史

  询问排节片史很重要,呕出或粪便排出节片几乎即可作出诊断。观察孕节的方法与猪带绦虫相同,根据子宫分支数目可区别两者。

  3. 肛门拭子法

  查到绦虫卵。

  鉴别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猪肉绦虫病、链状带绦虫病。其形态和生活史与牛带绦虫有许多相似之处。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肠道为肠猪带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内则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囊虫病是人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中国台湾流行的带绦虫,其成虫形态像牛带绦虫,而幼虫却类似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具有发育不良的小钩;其囊尾蚴多寄生在鹿、野山羊、野猪、猴等动物的肝内,也可感染猪和牛。人体感染因生食野生动物肝所致,亦可因生食猪、牛肉和内脏而受染。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