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viral encephalitis and meningitis)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和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可由多种不同的病毒引起。两者在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方面均可能有重叠,因此又常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viralmeningencephalitis)。引起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的病毒有多种,病毒经虫媒叮咬、胃肠道或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引起病毒血症,最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形成脑膜炎或脑炎。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常为急起发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和意识障碍,严重者有昏睡、昏迷、抽搐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炎患者可引出病理反射及深、浅反射的改变。

治疗

  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炎和抗变态反应,防治脑水肿,改善神经代谢和缺血缺氧状态。

  (一)一般治疗

  多数病毒性脑膜炎及轻症病毒性脑炎,经完善支持疗法、对症处理,以及细心护理,可以康复。 (二)对症治疗 控制惊厥发作,处理颅内压增高和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用速尿、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6、维生素E、脑复康、泛酸等改善脑代谢,对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用抗癫痫药,对精神运动兴奋的患者可合用精神安定性药物等。

  (三)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成人每日30mg/kg,分3次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滴,每8小时一次,疗程为10~14日,适用于瘤疹病毒所致脑膜脑炎患者。

  阿糖腺苷,成人每日1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中缓慢静滴,疗程为10日。治疗疱疹病毒性脑炎可降低病死率,但疗效不及阿昔洛韦。

  (四)血清疗法

  森林脑炎患者病程早期可用恢复期病人血清,每日肌注20—40ml,或用高效免疫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有一定疗效。

  (五)康复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及发病年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预后较差。存恬病例往往留有神经系统、视、听和其他系统后遗症,需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急性起病,也可先有数日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部分小儿在发热前数日或发病时出现皮疹。年长儿有头痛,眼球后痛,颈、背、下肢痛,畏光及感觉过敏;婴儿则表现不安,易激惹:患儿意识多不受累,较少有惊厥发作。可有颈强直,但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二)病毒性脑炎由于主要受累脑区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如:类似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多发神经根炎(流行性腮腺炎或EB病毒),急性小儿偏瘫,脑干颅神经接受累和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等。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表现急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病毒性脑炎多有突然发生的躯干共济失调,程度不等的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和语言构音异常等。全部临床表现在起病3天至1周内出现,可持续存在数周至数月不等。

  临床类型:

  1.精神障碍型:以情感障碍(情感不稳、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记忆、计算、判断、联想等能力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言、言语零乱及妄想)、行为障碍(动作减少、动作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常见。

  2.昏迷型:起病后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识障碍。

  3.类脑瘤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瘫痪、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等,常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4.癫痫型:患者病前无癫痫史。常见的发作类型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复合性部分性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5.局限性:以偏瘫、单瘫、交叉性瘫、四肢瘫、运动性共济失调、椎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颅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因概要: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因是:虫媒病毒、肠道病毒、黏病毒和副黏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详细解析:

  病因:

  引起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的病毒有多种。

  ①虫媒病毒,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②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的某些型,新型肠道病毒70型、7l型。

  ③黏病毒和副黏病毒,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

  ④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

  ⑥其他:如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腺病毒的某些型。

  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由肠道病毒引起:Echo病毒(发生率30%,夏秋季多发)、柯萨奇病毒A(发生率10%,夏秋季多发)、柯萨奇病毒B(发生率40%,夏秋季多发)、腮腺炎病毒(发生率15%,冬末春季多发),其他病毒不常见。儿童期病毒性脑炎常由疹病、节肢动物叮咬性病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某些类型的病毒性脑炎倾向于表现出限制性地理分布。

  病毒感染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源性播散如节肢动物传播性病毒,沿轴突转运的神经元性播散如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性脱髓鞘如水痘、流感病毒。这些脑膜炎或脑炎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如流行性己型脑炎、森林脑炎等。也可作为某种病毒性传染病多样化表现的个临床类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还可以在某种病毒感染病程中的一定阶段出现,如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

诊断

  诊断检查:

  脑脊液为病毒性脑炎样改变:白细胞数增加,早期为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1至数天后淋巴细胞占优势,还可见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样细胞。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高。

  细致询问病史:有无病前或同时发生的腮腺炎、麻疹、水痘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情况;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等历史。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和病毒学检查。

  各型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临床鉴别较困难,应参考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及当地有无同类疾病流行等流行病学资料并注意查找各种疾病的特殊表现,病原学确诊仍有赖于病毒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或特异性核酸检查。

  鉴别诊断必须注意除外:

  ①经过不规则治疗后的化脓性脑膜炎,可有类似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但脑脊液特殊抗原鉴定及细菌涂片仍可鉴别;

  ②原发或继发性脑肿瘤有一399—时可呈急性起病,可有类似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此时应作脑脊液细胞学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③其他非化脓性脑膜炎如寄生虫感染,Mouaret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