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出口梗阻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on constipation,OOC)是由于肛管和直肠的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临床上包括:①直肠前突;②直肠内脱垂;③盆底失弛缓综合征;④内括约肌失弛缓症;⑤会阴下降综合征;⑥盆底疝;⑦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以前5种较常见。

治疗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在诊断和治疗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故不要轻易采用手术疗法。必须经过严密观察、详细诊断,确定其主要致病因素,系统非手术疗法无效时,方可选用各种手术方法。对这一便秘的手术疗法,在我国刚开展时,手术较多,但逐渐发现手术效果除直肠前突及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有效外,其他手术效果不甚理想,故手术逐渐减少。所以,对一些所谓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术要独立思考,认真研究,不能盲目从事,要慎重考虑,选择应用。

临床表现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症状:

  直肠前突

  出口梗阻型便秘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便意频繁而排出用难、费力或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和会阴部坠胀感,部分患者须在肛门周围加压帮助排便,或将手指伸入阴道以阻挡直肠前壁凸出,甚至用手指伸人直肠内抠出粪块。少数患者有便血或肛门直肠疼痛或排尿困难。

  直肠内脱垂

  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是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堵塞感,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常需用手指插入肛门把下垂的直肠黏膜推回去协助排便,排便时下腹与骶部疼痛,偶有血便或黏液便。晚期阴部神经受损,可有部分失禁。多数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有长期便秘史,排便需数小时。因不脱出肛外不易早期发现,常延误诊断。

  盆底痉挛综合征

  主要症状是排便困难,有便意和会阴胀满感,但排出却十分困难,成形软便也不易排出,捧便时间长,排便时肛痛,常有肛门张不开的感觉。

  内括约肌失弛缓症

  无痛性排便困难,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表现。尚有排便费力、粪便干结,虽用尽全身的力气,排出的大便形状仍细窄、量少,排粪时间延长却不能排空。患者常有用手挤压下腹部或取蹲位的习惯,甚至用手助排便。

  会阴下降综合征

  排便困难为最主要症状。排便时间长、费力、排空不全感。脱垂的黏膜堵塞肛管,须插人手指推回黏膜才能排便。脱垂黏膜分泌黏液,若损伤黏膜可致便血及排黏液。久立久行会感到阴部胀痛,平卧和睡眠时减轻,有时便后加重。因盆底肌及外括约肌的神经损伤,晚期可发生大便失禁、小便失禁及阴道脱垂,可有应激性尿失禁。

  盆底疝

  大多数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有明显的便秘症状,同时伴有会阴部坠胀、便次频繁、排便不尽感、阴部胀痛等。直肠指诊时,蹲位做排便动作时,有阴道后壁及两侧大阴唇隆起,有咳嗽冲击感。阴道直肠双合诊检查时,嘱患者用力排便,可在示指和中指间触及膨出的囊性包块。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出口梗阻型便秘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色鲜红、量少,偶有大量便血。常有黏液便,肛门疼痛,排出黏液便后可缓解。用力排便时肛管阻塞感,便频排不净,须用手指插入肛门协助排便。会阴部、骶部及左髂窝等处偶有疼痛,尚有里急后重。

病因

暂无

诊断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检查:

  直肠指诊,乙状结肠镜检查,排粪造影,肌电图等可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