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ARF、病理以肾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稗度变性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drug associated AIN,DAIN)是药物相关肾损害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因其临床表现不特异,轻型或亚临床型易 诊,诊断常需肾活检证实。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感染相关的AIN得到了积极控制,国内外的资料显示 45%~85%的AIN可能是由药物引起。

治疗

  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概要:

  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去除病因、支持治疗以防治并发症以及促进肾功能恢复。首先停用相关药物或可疑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有必要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常可获得利尿、加速肾功能改善的疗效。


  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详细治疗:

  治疗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支持治疗以防治并发症以及促进肾功能恢复。

  1.一般治疗

  应力争去除病因。首先停用相关药物或可疑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实际上,当患者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时立即明确致病药物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确切致病药物未能明确时应根据治疗需要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并应结合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综合分析,努力分析出可疑药物,停药后观察反应。临床实践显示,许多AIN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数日后肾功能可以有所改善,无需给予特殊治疗。支持治疗主要在于对ARF及其并发症的非透析治疗措施或透析治疗,主要目标是改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应用方法及指征同ATN。

  2.特殊治疗

  由于AIN的发病机制以细胞免疫介导为主,故理论上免疫抑制治疗应是有效的,动物实验也提供了一些支持的证据。然而,关于AIN患者是否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应用的剂量与疗程怎样及其究竟获益如何等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其关键存于至今仍缺乏前瞻、对照的临床研究的直接证据支持。目前得到基本共识的意见是:此类药物的应用方案应尽可能在肾活检病理的基础上确定,并应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副反应或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等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后个体化调整。

  一般认为,如果停用致病药物数日后患者的肾功能未能得到改善、肾衰竭程度过重且病理提示肾间质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或肾脏病理显示肉芽舯性间质性肾炎者。有必要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常可获得利尿、加速肾功能改善的疗效。对于无感染征象的患者可以给予泼尼松30~40 mg/d[必要时可考虑用至1 mg/(kg·d)]。若患者的肾功能可在治疗后1~2周内获得改善,则可用药4~6周停药,不宜用药时间过长。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肾脏损伤表现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绝大部分患者的肾脏损伤表现出现在应用致病药物2~3周以后,可自1d至2个月不等,常表现为迅速发生的少尿型或非少尿型ARF,20%~30%患者呈少尿型,可主诉双侧或单侧腰痛,血压多正常且无水肿。尿检查可出现血尿、白细胞尿及蛋白尿。多数患者可有镜下血尿,罕见红细胞管型,1/3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常见于新青霉素I导致的AIN,利福平或别嘌呤醇引起者亦较常见。约50%患者可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或有白细胞管型,有时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蛋白尿多为轻、中度,定量大多<1g/d,很少超过2g/d。少数因NSAID或干扰素所致的AIN患者可表现为水肿或肾病综合征。

  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肾小球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约1/3左有的患者可达到需要透析的水平。肾小管功能损害十分突出,常出现肾性糖尿及低渗透压尿,可见小分子蛋白尿、尿β2-微球蛋白和NAG排出增多等,并偶见Fancuni综合征(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尿或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或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一般尿钠排泄分数均>2,少数患者可出现尿钠排泄分数降低,或可见其他类型的电解质紊乱。B超等影像学检查常发现患者双肾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2.全身表现

  DAIN的全身表现常与药物过敏有关,如:①药物性发热;②药物性皮疹,常呈多形性红色斑丘样痒疹或脱皮样皮疹;③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某些药物在导致DAIN的同时还可使血液系统或肝脏等多脏器或系统受累,其临床表现较重,皮疹类型可呈多形性(如红色毛囊性丘疹、斑丘疹、脓泡、大疱及紫癜等),血清IgE水平增高,临床又称为过敏反应综合征。

病因

  病因及发病机制

  导致DAIN的药物种类繁多,致病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NSAID(包括解热镇痛药)、抗惊厥药、利尿剂、治疗溃疡病药物以及其他一些常用药物。绝大多数致病药物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DAIN,通常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但I、Ⅱ、Ⅲ型免疫反应均可能参与其发病,部分药物因具有直接或间接肾毒性,还可同时导致AIN和急性肾小管坏死。

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l、诊断

  DAIN的临床诊断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关键问题在于由于患者的用药情况常较复杂,有时难以确定致病药物与发病的关系,而且临床表现不特异。

  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的共识,对DAIN的诊断思路为:廊首先注意鉴别患者为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对确认ARF者可根据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异常显著、缺乏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表现等特征初步确定AIN,并根据其近期用药史、全身药物过敏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尿等特点先怍出DAIN的临床疑似诊断。

  2.鉴别诊断

  (1)与ARF其他病因的鉴别:临床上AIN与不典型的非少尿型ATN,或肾小球及肾血管性病因所致的ARF不易鉴别,常需依赖肾活检确诊。临床上需特别注意寻找原发病因的特殊表现。若发现患者存在全身过敏表现、血中lgE升高、尿巾嗜酸性细胞显著增高或抗TBM抗体阳性等表现,均为有助于AIN诊断的临床线索。

  (2)与急性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急性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水肿及高血压,尿蛋白量常较多,甚至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血尿突出,常伴红细胞管型;少见无菌性白细胞尿及白细胞管型。这些患者虽可见尿渗透压降低,但通常不出现肾性糖尿及肾小管酸中毒,部分情况下还可检出特异的疾病相关抗体如ANA、ANCA等。这些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少数在肾小球肾炎基础上发生的ATN或NSAID所致AIN伴有肾病综合征者病情比较复杂,若伴有全身过敏表现、血中IgE升高及尿沉渣出现无菌性嗜酸性粒细胞尿均有助于诊断,但常需肾活检病理检查并结合临床特征及用药史综合分析才能鉴别。

  对任何确诊为AIN的患者均应进一步进行病因的判定。关键在于考虑到多种病因的可能性,通过详尽的询问病史、认真分析尿液和其他化验检查的特征性结果、对肾外表现进行动态观察,并观察停用可疑药物或抗感染治疗后的疗效,多数情况下需综合判断。若一时鉴别不清时应注意追踪病情变化,力争尽早作出病因诊断。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