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什么是皮肤疣赘 ?

    皮肤疣赘,是指皮肤表面的小赘生物而言,可发于身体各部位,小如黍米,大如黄豆,表面光滑或粗糙,形如帽针头,或花蕊,呈正常肤色,或黄白色。本症,古代称“鼠乳”、“枯筋箭”;俗称“瘊子”、“扁瘊”,是青年人常见的皮肤病症之一。

治疗

  鉴别治疗

  风热蕴肤疣赘与风热疫毒疣赘:治疗上均宜清解热毒。方用去疣三号方;外治法则不同,风热蕴肤疣赘用疣洗方外洗,而风热疫毒疣赘应在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刺疣体,挤出白色小体,再用雄黄解毒散外搽。

  血虚风燥疣赘与气血瘀滞疣赘:治疗上前者宜滋肾水生肝血,润燥稍风,方用归芍地黄汤加减,井可采用鸦胆子仁捣碎如泥外敷,三、五日换一次,或用黑拔膏棍加温,热滴疣上,三、五日换一次;气血瘀滞疣赘宜活血软坚,方用去疣四号方,外治法同前。

病因

  风热蕴肤疣赘与风热疫毒疣赘:均因外感风热所致,但风热蕴肤疣赘的皮损特点为:略高出皮面的扁平光滑坚实的丘疹,好发于颜面及手背;而风热疫毒疣赘的皮损特点为:半球形隆起的坚实丘疹,表面光亮,中央有脐窝,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血虚风燥疣赘与气血瘀滞疣赘:病均在血分。但前者系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后者则由脚热着水。感受风寒,气滞血凝所致。一为血燥,一为血凝。血虚风燥疣赘呈圆形或不整形赘生物,质坚,表面粗糙带刺,形如花蕊;气血瘀滞疣赘如黄豆或蚕豆大,坚实,好发于足底手掌。

  (诸病源侯论·卷三十一);“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亦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

  (外科正宗·卷四):“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

诊断

  常见证候

  血虚风燥疣赘:皮损为粟米,或黄豆大,圆形或不整形的赘生物,正常肤色,质坚,表面粗槌不平而带刺,好发于手足背,掌蹴部,或头面部,一般无自觉症状,较大者可有疼痛感。

  风热蕴肤疣赘:皮损为帽针头或绿豆太,扁平坚韧丘疹,正常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好发于面颊及手背,有轻微痒感。

  风热疫毒疣赘:皮损为绿豆大,或豌豆大,半球形隆起的丘疹,中央有脐窝,表面光泽,形如“鼠乳”,成散在出现,或数个一群,刺破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

  气血瘀滞疣赘:皮损呈黄豆至蚕豆大坚实的斑块。中央呈白黄色硬结,压迫时有明显疼痛,好发于手足底或手掌部。

推荐科室

  • 暂无推荐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