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中医辨证论治

胃痛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大法,所谓“通则不痛”,实证者应区别寒凝,气滞,胃热,血瘀分别给予散寒止痛,疏肝解郁,清泄肝胃,通络化瘀治法;虚证者当辨虚寒与阴虚,分别给予温胃健中或滋阴养胃。

“通”法的运用,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法,胃寒散寒就是痛。其他诸如消食,理气,解热,清化湿热,化瘀,益胃养阴,温胃健中都是通法。

具体来说,寒邪客胃,可用良附丸,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饮食伤胃,可用保和丸,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肝气犯胃者,可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湿热中阻者,可用清中汤,清化热湿,理气和胃。

瘀血停胃证,可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脾胃虚寒症,可用黄芪健中汤,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胃阴不足者,可用益胃汤,养阴益胃。饮食调节十分重要,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忌长期饮食生冷,醇酒,炙博等物;忌过用苦寒,燥热伤胃的药物。一般患病后应该少食多餐,清淡易于消化,避免禁食浓茶,咖啡和辛辣食物,必要时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保持精神愉快,心情开朗,避免忧思恼怒等情志内伤,要劳逸结合,起居有常,避免外邪内侵。

临证注意:

治肝可以安胃,所以在治胃的同时,配合治肝;注意忌刚用柔,对于辛香热燥、苦寒清热的药不宜多用,防伤胃阴;久病必瘀,要合理运用活血袪瘀药;然后久痛防变,中年以上患者,久治不愈,消瘦,贫血,痛无定时,要防止恶变,及时查治。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