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黏液是什么原因
正常的大便有少量的黏液和泡沫,与粪便混合均匀,不易被察觉。如果肉眼看到黏液说明量比较多,称为黏液便。引起大便有黏液的原因:一,消化不良:除了有早饱,腹痛,烧灼感以及反流,烧心等消化道症状以外,也会出现大便中黏液泡沫增多。
二,细菌性痢疾:大便常为脓血便,每次量不多,慢性期为间断性发作的黏液脓血便。
三,阿米巴痢疾:大便多呈果酱样,或呈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黏液脓血便,多有发热,腹胀,腹痛以及里急后重的表现。
四,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腹痛,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大便一般为黏液脓血便,重者可为血水样便。
五,肠套叠:排出黏液血便,通常不含大便。
六,直肠癌:患有慢性腹泻或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时,应该考虑直肠癌的可能。
七,结肠癌:大便变稀,粪便伴有黏液脓血时应该考虑到结肠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