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
“秋冻”?5类人不宜尝试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但是,“秋冻”也要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秋冻”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才能真正有利于健康。之所以讲究“秋冻”,是因人体需要慢慢适应寒冷,给身体一个“严寒就要来了”的信号。这时需要“贴秋膘”,增加一下皮下脂肪,以逐渐增强自我保暖和御寒的能力。如果过早地捂上厚厚的衣服,机体对寒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就会使人体对寒冷的调节能力下降,到了严寒时节更容易染上疾病。
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身体有四个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腹部、脚部、颈部和肩部。另外,“秋冻”不应只局限于穿衣上,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不宜秋冻的人群】
【心血管病人】
深秋时节低温和多风,人体要抵抗低温,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增高,心脏脉搏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如果这时候再逆风行走的话,就会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更加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收缩,附壁血栓或者动脉硬化栓子脱落或破裂,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溃疡病患者】
人体受寒冷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脑血管病患者】
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部负荷加重,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患者】
深秋季节的寒冷空气会对患者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者小气道的痉挛,使得这类疾病复发或者加重。
【老寒腿患者】
老寒腿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患有寒腿病的人们,常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胀痛或沉重感,在受寒时症状加重。
此方仅供参考,请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