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

(一)口腔 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易于受伤,清洁口腔时,务必谨慎擦洗。幼婴唾液腺发育差,分泌量极少,故口腔比较干燥,生后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由于口底浅,故常发生流涎,称为生理性流诞。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腺中淀粉酶低下,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二)食管 新生儿及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易发生溢乳。新生儿、婴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但大多数婴儿至8-10个月时症状消失。此外,婴儿吸奶时进入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三)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胃容量有限,故每日喂食次数较年长儿为多。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吸吮时常吸入空气,称为生理性吞气症。贲门张力低,易使婴儿发生呕吐或溢奶。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盐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均较成人为少,且酶活性低下,消化功能差。胃排空时间水为1-1.5小时,母乳为2.5-3小时,牛乳为3-4小时。喂养小儿间隔时间不宜过短,要符合食物从胃中排空的时间。早产儿胃排空得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婴儿肠黏膜细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肠绒毛发育良好,肠肌层发育差。小儿肠系膜柔弱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婴幼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较弱,肠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易经肠壁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五)胰腺 对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既分泌胰岛素又分泌胰液,后者进入十二指肠发挥多种消化酶的消化作用。新生儿外分泌部胰酶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由于婴儿肠淀粉酶含量较少,故不宜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新生儿胰脂肪酶活性不高,直到2-3岁时才接近成人水平。 (六) 肝 婴儿肝脏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等均可使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能量相对较成人多,而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如胃肠道受到某些轻微刺激,比较容易发生功能失调。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极其旺盛的阶段,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如喂养不当容易出现营养性疾病,比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