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脱位分型



       寰枢椎脱位的分类分型方法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根据病因、脱位方式、脱位时间等进行分型。

按病因分型

       根据病因可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外伤性、先天畸形性及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三大类,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最为常见,主要原因包括齿状突骨折及寰椎横韧带断裂、寰枢椎其他部位骨折等;先天性畸形寰枢椎脱位主要是由于枢椎齿状突发育障碍、颅底凹陷症、寰椎横韧带发育不全等枕颈交界区先天性畸形引起;病理性寰枢椎脱位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由寰枢椎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原发或继发性寰枢椎肿瘤等疾病破坏寰枢椎正常结构所引起。

按脱位方式分型

       根据寰枢椎脱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旋转脱位、垂直脱位和侧方脱位等。前脱位最为常见,多因寰椎横韧带断裂引起。后脱位则相对少见,往往合并齿状突骨折。旋转脱位根据脱位程度、脱位方向、是否合并侧块关节交锁固定等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亚型(即Fielding分型):Ⅰ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部分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寰齿关系不变,寰齿前间隙(atlas-densinterval,ADI)<3mm;Ⅱ型,寰椎一侧侧块向前移位,另一侧为轴的侧块无移位,3mm<ADI<5mm;Ⅲ型,寰椎两侧侧块向前移位,ADI>5mm;Ⅳ型,寰椎向后移位。

按脱位时间分型

       根据寰枢椎脱位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新鲜脱位和陈旧性脱位。新鲜脱位一般是指3周以内获得确诊的脱位,而脱位时间超过3周即可定义为陈旧性脱位。

其他分型

       尽管前述分型从不同角度对寰枢椎脱位进行分类,但并不能很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故不少学者积极探索新的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最初人们根据动力位或颅骨牵引下的寰枢椎复位情况来进行分型,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可复性、不可复性或固定性脱位;之后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根据复位的难易程度对寰枢椎分型进行细化。尹庆水等将寰枢椎脱位分为可复型、难复型和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其中可复型寰枢椎脱位是指经过牵引即可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其又可细分为颈椎后伸位可复易复型和牵引后可复型两种类型;难复型是指双向颅骨牵引无法复位、经口前路寰枢椎松解手术后再做牵引可复位的寰枢椎脱位类型;不可复型是指脱位的寰枢椎关节之间有大量骨痂形成,即使进行前路松解,也无法最终通过牵引实现复位的寰枢椎脱位类型。

       谭明生等根据病因、病程、影像学及复位情况,对寰枢椎脱位进行TOI分型,即分为牵引复位型(tractionreductiontype,T型)、手术复位型(operationreduction,O型)和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type,I型)。Wang等、Yang等将寰枢椎脱位分为4型:寰枢椎脱位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片上可复位的为Ⅰ型;颈椎过伸过屈位侧位片不能完全复位,CT扫描寰枢椎间无骨性融合,全麻后经颅骨牵引可复位为Ⅱ型;CT扫描寰枢椎间无骨性融合,全麻后经颅骨牵引不可复位为Ⅲ型;CT扫描寰枢椎间存在骨性融合为Ⅳ型。

相关医生 更多